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01 17:30:27 记承天寺夜游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品味语言,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3、激发豁达乐观的情感。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背诵《三峡》,古人妙笔生花,留下千古美篇。今天再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他生活在北宋时期,才华横溢,名震寰宇,在文学艺术方面自成大家;但是此人命运多舛,频遭贬谪,坎坷一生,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一、读苏轼

  教师展示苏轼的伟大成就和坎坷的人生路途。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学生可以补充发言,把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苏轼的相关资料讲给大家听。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教师小结:如此优秀的苏轼,满腹才华,忧思国事,但时常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他用文字来宽慰自己,在文学里寻找心灵的栖息之地,更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思想情感。

  二、读故事

  1、初读文章:解决生字,感知文意。

  交横( ) 竹柏( ) 寝( )

  2、揭示标题:理解文章先从标题入手,因为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从标题中你获得了关于文章的哪些信息?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

  3、反复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走进文章,身临其境,勾划节奏,用自己的方式来诵读。

  教师多媒体展示文章的节奏划分,学生对照纠正,并且有节奏的朗读。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4、指名来展示自己精彩的朗读,其他学生给予点评。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5、读的目的是了解文意,了解文意要从典型字词入手,掌握一些字词的含义

  多媒体展示: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欣然( )起行、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盖( )竹柏影也、

  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水中藻荇交横( )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指名回答,并且顺势翻译一下所在的句子。

  6、穿越时空,回到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那个夜晚,结合注释,同桌之间翻译,真正了解文章内容。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7、指名讲述故事,其他同学提出疏漏需要补充的地方。

  8、文章言简意赅,词约义丰,如果要改写成记叙文的话,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再进一步丰富和具体,使内容更为生动?

  三、读奇景

  1、寂静的夜,灵犀的心,漫步山寺,苏张二人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勾画出文中两人所见之景。

  2、请一位同学说说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仔仔细细地读课文,两个人看到的今晚的月色有什么特点?苏轼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4、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眼中的奇景透露出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四、读心境

  1、优雅,寂静的承天寺,苏轼和张怀民雅兴从容赏月,此时他们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找出典型句子,说说句子的意思。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结合文意,揣摩句子,你认为要读出怎样的语气?为什么?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一轮寺月,在常人眼中再普通不过,而在苏轼的眼中却充满了种种情趣。一个闲置的人,身处逆境,还能拥有如此闲情逸致,拥有积极追求美好事物的乐观豁达情怀,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感悟,让“苏轼”与我们同行。

  布置作业: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课外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3、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闲人”的含义。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板书文题)

  二、作者、写作背景简介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少时即博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时,因为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借口讽刺新法的诗句,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元祐中旧派执政,苏轼被召回京城作翰林学士、礼部贡举等官,不久因与旧派政见有分歧,再次外调杭州。经圣元年(1094)。新派再起,苏轼又一再被贬,最后贬为琼州(今海南省)别驾。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三、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朗读:

  ⑴读准字音:

  相与(yǔ)藻(zǎo)荇(xìnɡ)

  ⑵读出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教师须提醒学生要根据句子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学生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⑴学生独自翻译课文,划出疑难句。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⑵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示一些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句。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想;遂,于是,便;至,到。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②相与步于庭中。共同,一起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盖,原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有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四、品味课文

  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叙述、描写、抒情

  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3、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绘景修辞作用特点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生动形象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

  5、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明确: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

  6、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7、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五、难句解疑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揣摩下列句子,分析句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明确: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见“月色如户”,则“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

  2、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寻张怀民”,张怀民才是他赏月的相知好友。

  3、相知好友相携同步漫游赏月,流露出十分恬适的心绪。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4、考虑作者当时的处境。“闲”相对于“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

  六、小结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比较两位作者的心情感受。

  2.学习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说说它们的异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教学目的要求1

  2.教学难点:教学目的要求2

  三、教学课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1.导入课文:

  两篇文章都是“记”,记下的是两位作者的心情感受;两篇文章都是“记”,记下的是作者的行踪,读课文时,我们感受着两位作者独特的心境。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说说两位作者的心情感受。

  3.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先由学生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只要说出其中的一二。

  可从两篇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方面作比较。

  参见教案后面的小论文《心情感受格调有其殊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描写衬托较相似——〈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导读比较》

  4.品味语言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请同学可选择两篇文章中的字词、句子、段落,品味它们的妙处。

  5.质疑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请有疑问的同学说出还存在的疑问。然后学生讨论。最后老师作点拨,总结。

  6.探究

  在中国历史上,被贬官或远调的人很多,请你说说他们的心情感受,以及他们的文化心态。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7.布置作业:选择其中的一篇文章,写一篇赏析的文章。

  描写衬托较相似,心情感受格调有其殊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导读比较

  两篇文章,都放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它们均写景,一文摹写潭中景色,一文摹写院中月光。两篇文章,都在景中寓情。它们借景抒情,抒写着自己的切身感受;它们托物言志,都因贬官,排遣着自己内心的郁闷。两人这些较为特殊的心境,都是我们能感受得到的。文中的写作手法,较为相似。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描写、衬托等手法。《小石潭记》一文,描写的是小石潭,以潭中的石、潭中的水来衬托,以潭四周的环境气氛来衬托心情;《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描写的是月光,用积水空明与竹柏影来衬托此月光,当然最主要的是用来衬托作者在贬谪中感慨微深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接着再来说说两篇文章的不同吧。

  1.两篇文章的心情感受有微殊。如,在《小石潭记》中,文章最后写到潭上的气氛,借景抒情,抒写了作者悄怆悲凉的心绪。文章的结尾处,就以“其境过清”收尽全篇。因为景物稍有差异,故心情感受也有所不同。你看,《小石潭记》描写了小石潭景色及其周围环境,而《记承天寺夜游》描写的是承天寺周围环境及其月色。柳宗元身处潭边,苏轼步入庭院,都因被贬,各自产生的复杂感情大抵还是有所差异的吧。虽然两篇文章都是情景交融,可《小石潭记》的写景方式是寓情于景,《记承天寺夜游》的写景是写景抒情的有机结合。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造成他们的文化心态是有所不同的。柳宗元所处的朝代是唐朝。他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集团而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在永州整整过了10年的放逐生活,虽然被剥夺了从事政治活动的权利,但却使他有机会直接了解人民的痛苦生活,进一步认识黑暗的社会现实,潜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他的主要作品基本上都是在被贬后,特别是在永州时期产生的。因长期在政治上受迫害,就寄情山水之间,刻画荒远地区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叹息它的被埋没,寄托自己愤懑不平的苦闷心情。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这篇仅有80多字的《记承天寺夜游》就是在贬斥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象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

  3.个性不同,造成两位作者的文风也有所不同。柳宗元为人压抑,在永州,那10年的放逐生活,加上从事政治活动的权利被剥夺。他在进一步认识黑暗的社会现实后,潜心着自己的`创作。可43岁的柳宗元,等待着他又是苦痛。元和十年(815),这时他正好43岁,大有作为之时,被召回长安,但很快又被派到柳州当刺使,去的地方更僻远了(今属广西)。两次流放,长期抑郁,健康状况恶化,年仅47岁的柳宗元终于在柳州病逝。苏轼为人旷达。试想,一个被抛出喧嚣的功名利禄之场的“闲人”却能有这份“闲情”来欣赏大自然的美妙景色,许是较为旷达的吧。这样的“闲人”,从官场仕途的失意者,变为大自然的骄子,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在大自然的抚慰中治愈政治的斗争的创伤,从大自然的神奇秀美中获得精神的复苏和心境的安宁。是啊,苏轼他的情怀很豁达,在这篇《记承天寺夜游》中,他含蓄表达的就是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他的文风在此文中,就有所反映。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4.文章的格调不同。柳宗元的文章凄寒,苏轼的文章闲旷。“文如其人”,此言用在他俩身上,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联系两个人的其它文章,就更能佐证了。所比较的两篇文章,它们的感情基调就是很不相同的。用文章的句子就可说明了。《小石潭记》中,写道,“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这样写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其余文章所及作者的格调,这里,笔者就不多展开详述了。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最后,笔者想用两句话两篇比较的文章作结,“描写衬托较相似,心情感受有其殊”。看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有比较的必要了。以前,笔者教两篇文章时,不作过多的比较,现在想来,让学生比较一回,这两篇文章文章的学习,印象不是更深了吗?效果就更不用多说了。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1-24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2-09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12-29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推荐】12-30

【热门】《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2-30

【荐】《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2-31

【推荐】《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01-03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热门】01-04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荐】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