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梁实秋:胡适先生二三事

时间:2023-08-09 15:06:32 晓丽 梁实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梁实秋:胡适先生二三事

  当进入一个新环境,进行自我介绍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自我介绍可以得到他人的欣赏。你所见过的自我介绍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梁实秋:胡适先生二三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梁实秋:胡适先生二三事

  胡先生是安徽徽州绩溪县人,他对于他的乡土念念不忘,常告诉我们他的家乡的情形。徽州是个闭塞的地方,四面皆山,地瘠民贫,山地多种茶。每逢收茶季节,茶商经由水路从金华到杭州再到上海求售,所以上海的徽州人特多,号称徽帮,其势力一度不在宁帮之下。四马路一带就有好几家徽州馆子。

  1928年至1929年间,有一天,胡先生特别高兴,请努生、光旦和我到一家徽州馆吃午饭。上海的徽州馆相当守旧,已经不能和新兴的广东馆、四川馆相比,但是胡先生要我们去尝尝他的家乡风味。

  我们一进门,老板一眼望到胡先生,便从柜台后面站起来笑脸相迎,满口的徽州话,我们一点也听不懂。等我们扶着栏杆上楼的时候,老板对着后面厨房大吼一声。我们落座之后,胡先生问我们是否听懂了方才那一声大吼的意义。我们当然不懂,胡先生说:“他是在喊:‘绩溪老倌,多加油啊!’”原来绩溪是个穷地方,难得吃油大,多加油即是特别优待老乡之意。果然,那一餐的油不在少。有两个菜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一个是划水鱼,即红烧青鱼尾,鲜嫩无比;一个是生炒蝴蝶面,即什锦炒生面片,非常别致。缺点是味太咸,油太大。

  徽州人聚族而居,胡先生常夸说,姓胡的、姓汪的、姓程的、姓吴的、姓叶的,大概都是徽州的,或是源出于徽州的。努生调侃地说:“胡先生,如果再扩大研究下去,我们可以说中华民族起源于徽州了。”相与拊掌大笑。

  吾妻季淑是绩溪程氏,我在胡先生座中如遇有徽州客人,胡先生必定这样介绍我:“这是梁某某,我们绩溪的女婿,半个徽州人。”他的记忆力特别好,他不会忘记提起我的岳家早年在北京开设的程五峰斋,那是一家在北京与胡开文齐名的笔墨店。

  胡先生酒量不大,但很喜欢喝酒。有一次他的朋友结婚,请他证婚,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筵席只预备了两桌,礼毕入席,每桌备酒一壶,不到一巡而酒已告罄。胡先生大呼添酒,侍者表示为难。主人连忙解释,说新娘是节酒会的会员。胡先生从怀里掏出现洋一元交付侍者,说:“不干新郎新娘的事,这是我们几个朋友今天高兴,要再喝几杯。赶快拿酒来。”主人无可奈何,只好添酒。

  事实上胡先生从不闹酒。1931年春,胡先生由沪赴平,道出青岛,我们请他到青岛大学演讲,他下榻万国疗养院。讲题是“山东在中国文化里的地位”,就地取材,实在高明之至,对于齐鲁文化的变迁、儒道思想的递嬗,讲得头头是道,听众无不欢喜。当晚青大设宴,胡先生赶快从袋里摸出一只大金指环给大家传观,上面刻着“戒酒”二字,是胡太太送给他的。

  胡先生交游广,应酬多,几乎天天有人邀饮,家里可以无需开伙。徐志摩曾风趣地说:“我最羡慕我们胡大哥的肠胃,天天酬酢,肠胃居然吃得消!”其实胡先生并不欣赏这种交际性的宴会,只是无法拒绝而已。1931年6月21日胡先生写信给我,劝我离开青岛到北大教书,他说:“你来了,我陪你喝十碗好酒!”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胡先生住上海极司菲尔路的时候,有一回请“新月社”一些朋友到他家里吃饭,菜是胡太太亲自做的徽州著名的“一品锅”。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有一英尺,热腾腾的端了上桌,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点缀着一些蛋皮饺,紧底下是萝卜白菜。胡先生详细介绍这一品锅,告诉我们这是徽州人家待客的上品,酒菜、饭菜、汤,都在其中矣。对于胡太太的烹调本领,他是赞不绝口的。他认为另有一样食品也是非胡太太不能办的,那就是蛋炒饭——饭里看不见蛋而蛋味十足,我虽没有品尝过,可是我早就知道其做法是把饭放在搅好的蛋里拌匀后再下锅炒。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胡先生不以书法名,但是求他写字的人太多,他也喜欢写。他做中国公学校长的时候,每星期到吴淞三两次,我每次遇见他都是看到他被学生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密密围绕着。学生要他写字,学生需要自己备纸和研好的墨。他未到校之前,桌上已按次序排好一卷一卷的宣纸,一盘一盘的墨汁。他进屋之后就伸胳膊挽袖子,挥毫落纸如云烟,还要一面和人寒暄,大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势。胡先生的字如其人,清癯消瘦,而且相当工整,从来不肯作行草,一横一捺都拖得很细很长,好像是伸胳膊伸腿的样子。不像瘦金体,没有那一份劲逸之气,可是不俗。胡先生说蔡孑民先生的字,也是瘦骨嶙峋,和一般人点翰林时所写的以黑大圆光著名的墨卷迥异其趣,胡先生曾问过他,以他那样的字何以能点翰林,蔡先生答说:“也许是因为当时最流行的是黄山谷的字体罢!”

  胡先生最爱写的对联是:“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认真地做事,严肃地做人。”我常惋惜,大家都注意上联,而不注意下联。这一联有如双翼,上联教人求学,下联教人做人,我不知道胡先生这一联产生了多少效果。这一联教训的意味很浓,胡先生自己亦不讳言他喜欢用教训的口吻。他常说:“说话而教人相信,必须斩钉截铁,咬牙切齿,翻来覆去。《圣经》里便是时常使用Verily、Verily以及Thoushalt等等的字样。”胡先生说话并不武断,但是语气永远是非常非常坚定的。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胡先生从来不在人背后说人的坏话,而且也不喜欢听人在他面前说别人的坏话。有一次他听了许多不相干的闲话之后喟然而叹曰:“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相反的,人有一善,胡先生辄津津乐道,真是口角春风。徐志摩给我的一封信里有“胡圣潘仙”一语,是因为胡先生向有“圣人”之称,潘光旦只有一条腿,可跻身八仙之列,并不完全是戏谑。

  作者简介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男,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安徽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主要经历: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905年,胡适进澄衷学堂。

  1906年,考取中国公学。

  1908年,入中国新公学,兼任英文教员。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选读农科。

  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师从于约翰·杜威。

  1917年通过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920年在南京大学暑期学校讲学。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922年,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兼代理文科学长,创办《努力周报》。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任中国公学校长。

  1932年,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并邀蒋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翁文灏创办《独立评论》,胡适先后共为其撰写了1309篇文章。

  1935年1月4日,抵达香港,逗留五天,主要接受香港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多次要求出任驻日本大使未果。

  1938年,任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1942年9月8日,辞去驻美大使一职,旅居纽约,从事学术研究。

  1943年,应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

  1944年9月,在哈佛大学讲学。

  1946年7月回到北平,任北京大学校长。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同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用电台广播呼吁胡适留下继续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不为所动,毅然决定离开北平。

  1949年11月20日,胡适与王世杰、雷震、杭立武等自由派知识分子创办《自由中国》杂志。

  1950年3月初,胡适到华盛顿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会议,被推为该会干事长。应聘为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亚图书馆馆长。

  1954年2月至3月,六十四岁的胡适到台湾参加“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担任“临时主席”。

  1957年11月,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959年,兼任台湾长期科学发展委员会主席。

  主要作品:

  著《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1919年)

  著《尝试集》(1920年,北平,北大出版部,新诗诗集)

  著《胡适文存·一集》(1921年,北平,北大出版部)

  著《章实齐先生年谱》 (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姚名达订补)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著《胡适文存·二集》(1924年,上海,亚东图书馆)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著《戴东原的哲学》(1927年,上海,亚东图书馆)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著《白话文学史·上卷》(1928年,上海,新月书店)

  著《卢山游记》(1928年,上海,新月书店)

  著《人权论集》(1930年,上海,新月书店,与罗隆基、梁实秋合著)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著《胡适文存·三集》(1930年,上海,亚东图书馆)

  著《胡适文选》(1930年,上海,亚东图书馆)

  著《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1930年,吴淞,中国公学)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著《中国中古思想史的提要》(1932年,北平,北大出版部)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著《四十自述》(1933年,台北,远流出版社)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著《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1935年,商务印书馆;后删省为《胡适文存·四集》,台北,远东,1953年)

  著《南游杂忆》(1935年,良友图书公司)

  著《藏晖室札记》(1939年,上海,亚东图书馆;1947年由商务重排出版,改称《胡适留学日记》)

  著《胡适的时论》(1948年,六艺书局)

  著《水经注版本四十种展览目录》 (1948年,北大五十周年纪念,北平,北大出版部)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著《我们必须选择我们的方向》 (1949年,台北,自由中国社;即《胡适时论》的增改本)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著《齐白石年谱》(194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与黎锦熙、邓广铭合著)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著《丁文江的传记》 (1960年,南港中央研究院)

  著《胡适口述自传》 (唐德刚,远流出版社)

  校对、编辑与翻译

  校编《神会和尚遗集》(1930年)

  编《中国文学史选例》(1931年)

  译《短篇小说》(1933年)

  编《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集》(1935年,建设理论集,良友图书公司)

  编《台湾纪录两种》 (1951年,台湾省文献委员会,与罗尔纲合校编)

  编《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1961年,台北,自印本)

  文章与期刊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1月1日,于《新青年》第2卷第5号)

  发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1917年5月1日,于《新青年》第3卷第3号)

  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918年)

  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1919年7月20日,于《每周评论》第31期)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发表《差不多先生传》(1924年,于《申报》)

  发表《人权与约法》(1929年,于《新月》杂志第2卷第2号)

  发表《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对于建国大纲的疑问》(1929年,于《新月》杂志第2卷第4号)

  发表《知难,行亦不易—孙中山先生的“行易知难”说述评》(1929年,于《新月》杂志第2卷第4号)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发表《我们走那条路》(1930年4月10日,于《新月》月刊第2卷第10期)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发表《容忍与自由》 (1959年11月20日在《自由中国》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全文刊登在《自由中国》第20卷第10期)

  日记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胡适日记全集 》(全套十册),(台北,联经出版社,POD版)

  社会荣誉:

  根据诺贝尔奖官方数据库,胡适曾于1939年和1957年分别被瑞典考古学家斯文·赫定和国际笔会香港中国笔会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胡适堪称开路的先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文化的革命之父”。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梁实秋:胡适先生二三事】相关文章:

季羡林:回忆梁实秋先生11-09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答案03-31

有关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析01-10

梁实秋妻子04-23

梁实秋的语录03-25

骆驼梁实秋03-29

梁实秋的简介08-02

对梁实秋的评价10-24

梁实秋轶事09-20

梁实秋语录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