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文天祥故居

时间:2023-04-14 11:19:00 文天祥 我要投稿

文天祥故居

  引导语:有关爱国英雄文天祥的故居,大家知道在哪里?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相关资讯,我们一起来看看了解吧。

  文天祥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东侧府学胡同内的文丞相胡同。

  文丞相胡同,旧称“靶儿胡同”、“巴儿胡同”。蒙古语是:小井的意思。1949年以后,文丞相祠东侧的巴儿胡同也被改称为文丞相胡同。至今在文丞相祠的庭院里,还留有一株向南方倾斜的古枣树,那就是象征文天祥不忘南宋故国的“指南树”,当年文天祥在这里写作的《正气歌》诗篇,也镌刻在庭院的`石壁上。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1279年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被送到元大都之后,在柴市附近的兵马司牢房关押。1283年1月9日,拒不投降的文天祥在柴市街头被杀害。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文天祥写的七言律诗《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品格,成为千百年来后人学习的楷模。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祠

  为民族英雄文天祥所立的祠在华夏有多处,其中较有名的是北京文天祥祠。

  北京

  北京文天祥祠坐落在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明清两代为祭祀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 ,将当年文天祥被囚禁的土牢旧址扩大改建而成,至今仍保持明代的建筑风格。1984年10月对外开放。2016年6月6日是文天祥诞辰780周年纪念日。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祠堂坐南,由大门、过厅、堂屋等三部分组成,面积近600平方米。堂屋内保留有原祠堂的部分珍贵文物。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如明《宋文丞相传》石碑、清《重修碑记》石碑及《宋丞相信国文公像》碑等。“生平事 迹展览”简要介绍了文天祥青少年时期、入仕后十五年间、起兵抗元、九死一生、再举战旗、兵败被俘、楚囚就义的英雄事迹。室内屏风正面为毛泽东手书“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背面为文天祥所著的《正气歌》全文。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后院尚存一株枣树,相传为文天祥被囚禁期间亲手所植,向南歪斜的树身象征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

  伫立堂前,凭吊英灵,我们更能深刻地 体味爱国主义精神的崇高和那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文天祥祠"庙"小(仅600平方米)"神"大,20年来共接待中外游客20余万人次。人们在这里吟颂《正气歌》和《过零丁洋》,感受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以身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修缮后的文天祥祠依照1930年的历史照片资料,复原了后殿文天祥泥塑像、神龛、供桌及部分匾额、楹联;前殿更新了展板、展柜,通过图表、照片、绘画、实物等,展现了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千古传诵,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文天祥本人也以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文天祥历来是坚贞不屈、精忠报国的爱国英雄的典范,受到人民的爱戴,不少地方都建祠纪念。

  在文天祥的家乡,有文氏祖族祠堂,堂内藏有文天祥画像和历代石刻多块,是研究文天祥生平的珍贵历史文物。

  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文天祥听说元军东下以后,在赣州组织了义军开进临安(今浙江杭州)守御,第二年出任右丞相,奉命到元军营中谈判,被元军无理扣留。

  后来他设法逃出元营,到浙江温州北瓯江江心的一个孤岛上居住了一个多月。

  他在这儿召集温、台、处三地的志士仁人共商复国大计。这里的人们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建造文信国公祠。现存祠庙为清代建筑,肃穆清雅。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大殿里塑有文天祥像,神态自若,从容不迫。大殿四周有8幅壁画,反映着文天祥的一生活动。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此外,还有《正气歌》刻石和历代文人学士咏赞文天祥的诗文碑刻多方,都是较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

  文天祥的纪念性建筑中,要数北京的文天祥祠最为著名了。文天祥从浙江到福建、广东与张世杰、陆秀夫等继续抗元,于端宗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元军俘获,掳至大都(今北京),关在兵马司土牢中。

  在被囚的四年中,他与元朝统治者进行了不屈的斗争,《正气歌》就是这段时间内写成的。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文天祥在柴市(今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西口)英勇就义。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按察副史刘崧主持在柴市顺天府学右侧建造了文丞相祠。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当时把柴市一带也改为教忠坊,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教忠坊"石刻就嵌刻在祠堂正殿的西壁上。

  朝廷把祭祀文天祥列入祀典,每年春秋两次,由顺天府官员主持祭祀仪式,同时重修了祠庙。到万历年间,祠堂由府学右侧迁到了左侧,规格进一步提高。此后,嘉庆、道光和民国年间都不断对祠堂加以修缮,保存至今日。

  文丞相祠坐北朝南,自南向北由大门、过厅、享堂(正殿)三部分组成,现有面积600多平方米。穿过牌楼式大门就是过厅,正中为文丞相半身像。

  在建祠的时候,文天祥塑像着儒服,后来才改为宋丞相的官服:头戴高冠,手执笏板,面容安详,双目炯炯有神,直视南方,三绺黑须飘洒胸前,一派儒雅风范。

  塑像反映出的是正统思想,似有千篇一律之嫌,不足以表现出文丞相的精神力量,不知建祠当初的儒服是什么样子,从中可以看到文天祥壮烈的一生。

  雅室虽小,但却洋溢着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

  过厅的后面一座灰筒瓦悬山顶的建筑便是享堂了,这里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里面保存了历代石刻等珍贵文物,最著名的莫过于东壁上嵌刻的唐代大书法家李邕所写的《云麾将军李秀碑》断碑二础石,艺术价值很高。北墙前有明代的'《宋文丞相传》石碑、清《重修碑记》及《宋丞相信国公像碑》,都是研究文天祥的宝贵实物资料。

  树,是祠庙中不可缺少的。文丞相祠内种的并不是郁郁葱葱的松柏,原有三棵树龄达百年的古槐。祠内现存有枣树一棵,位于享堂前东侧,相传是文天祥被囚于兵马司时亲手栽种的。这棵枣树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尽管枝干虬曲,但却都自然倾斜向南,与地面成约45度角,似乎也在学着主人"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

  文天祥虽然遇难已经700多年了,但他那正气凛然、坚贞不屈的气概却深为每一个华夏子孙所钦慕。面对着文天祥的塑像,耳旁仿佛又听到他慷慨的吟哦: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谒文天祥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00多年前文天祥那首光射千古的七律《过零丁洋》中的诗句,今天已为大多数中国人所熟谙。正是冲着这股浩然正气,我要拜谒文天祥祠。按图索骥,以北京旅游交通图作“导游”,从北京后圆恩寺胡同13号茅盾故居东行。该胡同7号是蒋介石的行辕,顺便拐进去一看,看门的服务员小姐说不让参观,其实有什么稀罕,我是奔文天祥祠而去的。

  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是文天祥祠,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处为三进房屋,进得大门有文丞相塑像一尊,刻石上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自赞”(此引文中标点为笔者所加),这是文天祥临刑前的绝笔,显然反映了文天祥取义成仁的心愿。东侧墙壁有明代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书画家文征明石刻文天祥的诗《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首五言古诗,共六十句,是文天祥用生命谱写的《正气歌》,不仅是他理想美、人格美的体现,而且是其爱国思想的集中升华,是中华民族魂的一支火炬,永远鼓舞着中国各族人民主持正义,团结奋进。二进为图片史料。反映文天祥从起兵抗元到广东海丰五坡岭被俘,最后在这里关押三年,忽必烈亲自劝降,都被他坚决拒绝,后被杀害,时年47岁。三进的屋前有一古树,相传这棵枣树为文天祥所植,其特异之处是南倾成45度角,人们臆想这是文天祥的心愿:“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里有楹联一副,上面写着:“雷潜九地声元在,月挂千山魂再明。”文公不死,你曾与我的盐城同乡、左丞相陆秀夫并肩抗元于700年前;文公不死,700年后,我的盐城同乡、外交家乔冠华弥留之际,仍念着那撼天地、泣鬼神的“汗青”诗句而去;文公不死,还是700年后,我的盐城同乡、散文家卞毓方写就了《文天祥千年祭》,该文提到了历史,我不妨摘引一段精彩篇章:“啊啊,古今的无穷雄文宝典,在这儿都要黯然失色。这不是寻常诗文,这是中华民族的慷慨呼啸。民族精魂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常常要推出一些人来为社会立言。有时它是借屈原之口朗吟‘哀民生之多艰’,有时它是借霍去病之口朗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一次,便是借文天祥之口朗吟《正气歌》。歌之临空,则化为虹霓;歌之坠地,则凝作金石。五岳千山因了这支歌,而更增其高;北斗七星因了这支歌,而益显其明;前朝仁人因人这支歌,而大放光彩;后代志士因了这支歌,而脊梁愈挺。”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英国人马戛尔尼也在他的传记中这样写道:那些反抗鞑靼人野蛮统治的中国人,不仅仅是为了一朝一代的存亡抛洒热血,他们更是人类文明的卫士,是人类反抗野蛮的斗士!他们的行为,值得所有文明进步的人去怀念和敬仰。

  南通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是

  中国南宋著名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在南通期间以他忠心不二、百折不回的坚贞凝成的诗句,他在南通的遗迹教育激励了千千万万后人。为缅怀英雄遗迹,弘扬爱国正气,2008年,崇川区政府恢复重建了文天祥祠。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恢复重建的文天祥祠位于南通市东华塔陵园东侧,坐北朝南,由展厅、竹林山景、廊道石舫、义马墓等组成。主展厅采用仿宋古建风格,陈列展示了文天祥忠贞报国、一身正气、宁死不屈的英勇事迹和纪念篇章,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拟题江苏南通文天祥祠联·文伟

  丹心照汗青,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正气贯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江心寺

  江心寺文天祥祠位于浙江温州江心屿。文天祥于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受命与元军谈判,被扣留,脱险后辗转至温州,在江心屿留居一月,题壁《北归宿中川寺》。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建祠纪念。今祠为清代重建,合院式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三间二进,左右为廊屋。一进为门厅,硬山顶。二进正厅为悬山顶。正厅正中塑文天祥坐像,左右壁画叙生平事迹。两廊和正厅前檐廊陈列诗碑22方,收刻文天祥诗四篇,其余18通刻后人题词之作。

  文天祥祠系为纪念南宋右丞相、杰出的民族英雄、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天祥(1236~1282)而建立的。1963年该祠列为浙江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南宋德祜二年(1276年),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赴元营谈判被拘,解押途中逃脱,辗转镇江、扬州、高邮一带,于是年四月偕同杜浒(台州人)、徐臻(永嘉人)等七名战将来温,寻找宋室益、广二王,但二王已往福建,文天祥留居江心屿一个月左右,至高宗赵构到过的龙翔寺(在江心屿革命烈士纪念馆处,原名普寂禅院,南宋建炎四年宋高宗南渡驻跸寺中,后赐改名龙翔寺)凭吊,作《北归宿中川寺》诗,并召集温、台、处,三州豪杰之士,在温州招募义兵,以抗元复国。五月,被二王召至福安府(福州市),都督诸路军马,转战福建、江西、广东等地,加封少保信国公。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潮州兵败被俘,严词拒降,坚贞不屈,1282年12月9日,在元大都(今北京)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壮语,于柴市慷慨就义。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祠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文天祥就义200周年,明、清以来几经重修重建。1981年省文物管理部门拨款全面整修。该祠是一座土木结构的两进回廊式合?院,占地面积821平方米,碧瓦彤墙,铜钥朱扉,颇见古朴。入门高悬“日星河岳”金字匾额,炫耀光芒。两壁分列文公生平简介和大事年表,庭院苍松翠柏,气氛庄重肃穆。中堂立文公石刻像神,神采奕奕,威仪凛凛,令人肃然起敬;左右配以少卿杜浒、正将徐臻两像。梁上镌书“天地正气”四个大字,显示浩然之气,通贯古今。左右两墙绘制重彩仿古壁画,集中反映文天祥生平激烈的战斗事迹。回廊四壁镶嵌着《正气歌》、《北归宿中川寺》、《江心寺》、《过零丁洋》及后人凭吊诗等22块青石碑刻。祠有楹联云:“孤屿自中川,逝水难消亡国恨;崇祠足千古,英风犹挟怒涛鸣。”此联系清同治年间曾任乐清知县、温州知府的戴启文撰,全国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谢雅柳书。沙孟海先生题“宋文信国公祠”大门横额。游人到此瞻仰,深受民族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信国公

  信国公文天祥祠位于深圳南山区南头城现中山东路15号,是清嘉庆年间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至今保存完好。文天祥与现存深圳地区的文姓族人关系甚为密切,据《宝安县文族谱》云:“元始祖壁,号文溪,字世安,与胞兄文山公同登甲榜,历官知广东惠州府。……崖州玺失师溃,文山公被执,公潜往燕京与兄难,文山公有忠孝之别,嘱弟养母抚后。公乃携家丁十六人及妻子家私官物,潜至东莞三都六图黄松岗鹤仔园,荒莆筑室”。从文姓始祖文溪公繁衍至今,已有上万之众。因此深圳地区文族后裔称文天祥为“太祖伯”。据称东莞涌头,松岗的布尾、山尾、潭头,福水的岭下,白石下,上步的岗夏,新界的新田等地均有文姓族人。“信国公”是文天祥的封号,宋端宗景炎初拜文天祥为左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南头“信国公文氏祠”这座具有纪念意义的古迹,是南头城中保存最为完整并规模最大的古建筑。

【文天祥故居】相关文章:

文天祥故居在哪里10-19

文天祥简介_文天祥的诗10-19

王安石故居05-13

文天祥诗句11-04

文天祥名言12-28

文天祥的诗10-20

文天祥的故事02-10

[经典]文天祥的诗03-26

文天祥的诗01-10

文天祥的诗集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