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乡愁》最新教案

时间:2023-04-19 10:52:50 乡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乡愁》最新教案

  《乡愁》这首诗是作者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当中,感情所至写下的,30多年后,温总理在访美谈及两岸问题时援用了这首《乡愁》诗。

《乡愁》最新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情感目标:体会海外游子拳拳的爱国之心,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学会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1. 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理解本诗托物寄情的写作手法。

  3.激发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难点】爱上海后花园论坛透过意象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思路】

  《乡愁》是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20世纪70年代写的一首小诗。诗歌用优美的意象、低沉的笔调谱写的一首海外游子思乡恋国的凄美相思曲。是一首难得的思乡爱国的教育诗篇。为此我的课程设计思路是:诵读欣赏,想象体会,引申迁移。通过这三个步骤重点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爱祖国”“爱家乡”的深刻意义,进而激发和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背景音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本课的一大特色。用与主题相关的背景音乐烘托一种气氛,给学生思维的启动构建一个平台,也为本诗的理解铺设一个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在《流浪歌》的主旋律中初步感知游子羁旅伤别之情。)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师:一曲《流浪歌》唱出了多少华夏儿女的心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啊,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陈星的歌声唤起了多少阔别家乡的人们的心酸痛楚。其实,不光是歌声,在中华文化的长廊中,一大批文人墨客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同样表达了他们羁旅他乡,心系故土的感伤。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说说吗?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生自由回答(如李白的《静夜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3.师总结:人是故乡美,月是故乡圆。毕竟“洛阳虽好不如家”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也与思念有关,它就是余光中的《乡愁》。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当代诗人和评论家。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他众多乡愁诗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

  三、诵读欣赏

  (一)诵读感知

  1.默读本诗,根据诗意推测体会本诗的诵读技巧(包括节奏,重音,感情等)。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学生试读。

  3.学生就上位同学的诵读情况批评指正。(从节奏,重音,感情等方面着手)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4.学生再次试读。

  5.老师评点:节奏应该和缓,感情低沉。

  6.听范读录音,生体会、模仿。

  (二)品读欣赏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在漫长的生活经历中,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它们代表了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暗含着诗人客居他乡而愁苦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各因什么而愁呢?

  明:

  小时候(少年) 因求学而母子离别 (母子别)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长大后(青年) 夫妻离别思恋娇妻 (夫妻别)

  后 来(中年) 生死隔离哀思难诉 (生死别)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现 在(老年) 国土分裂有家难归 (家国别)

  3.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的?

  明:诗中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乡愁变得可察可感。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托物寄情的方法。所谓托物寄情,就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述,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可以增加诗作的艺术感染力。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一枚小小的邮票:写信可寄乡思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一张窄窄的船票:成船可解相思

  一方矮矮的坟墓:生死隔绝哀思难诉

  一湾浅浅的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

  4.怎样理解以上四个意象之间的关系?从情感的抒发上看,是并列的还是逐层深入?

  明:逐层深入,暗示随着时间的流逝,作者思乡恋国的情愫越来越浓。

  小结:《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更是一首如泣如歌,动人心魄的真挚的情诗。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在给我们强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时,也给我们极强的审美感受。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四、想象体会

  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练,但却能传达出丰富动人的意境。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下面是老师对第一节诗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的解读。读一读,然后模仿着写写看。

  1.[示例]第一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一封家书》的音乐声中听老师的解读。

  [解读]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灯火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信封上,是他母亲的名字。——他给母亲写些什么呢?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盘恒母亲膝头的亲密?是倾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还是应答母亲日日村头槐树下的翘盼?……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他还在恭敬地粘贴着。他粘贴的哪里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如梦的乡愁啊!

  2.读第二节,伴着《久别的人》的歌声,展开联想和想象,对其解读。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3.读第三节,伴着《人鬼情未了》的歌声,展开联想和想象,对其解读。

  4.读第四节,伴着《望乡》的歌声,展开联想和想象,对其解读。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5.老师评点:诗歌寥寥数语却给我们以无限想象的空间。透过几幅画面我们进一步地体会到了诗人寄居他乡的种种苦闷和彷徨,也认识到了家国分离给人们带来的无穷伤痛,在此,我们有什么感受呢?我只想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时也希望我们的祖国早日完成和平统一的大业,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五、引申迁移

  欣赏席慕蓉的《乡愁》,回答问题。

  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常在有月亮的时候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注:席慕蓉,台湾知名画家、散文家和诗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1949年由南京迁居香港,1954年赴台。)

  思考:这首诗分别选用了那些意象来表达感情的?与余光中的《乡愁》在主题上有什么共同点?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六、结尾(在歌曲《我的中国心》中结束本课)

  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如今,香港、澳门业已回到祖国的怀抱。仅有一水之隔的台湾何时才能与祖国大陆统一呢?“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我坚信,有我们广大的台湾同胞的支持和数以万计海外侨胞的帮助,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终会完成,因为我们有一颗共同的心,那就是——我的中国心。(歌声响起)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七、板书设计

  时 间 托物 寄 情 思绪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小时候 邮票 母子别 愁

  长大后 船票 夫妻别 愁

  后 来 坟墓 生死别 愁

  现 在 海峡 家国别 愁

  拓展阅读:《乡愁》艺术特点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下面是其艺术特点分析。

  《乡愁》是余光中先生的一首抒情名诗。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具体的物象,把绵绵的乡愁、无限的愁思注于笔端。而乡愁的产生,乡愁的无奈,却巧借“距离”表现出来。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诗中这样的句子:“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由此可见,诗人在每个诗节中抒情时都给读者设置了一个“距离”情境。从字面上看,似乎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细细地品味,却觉得妙意无穷。

  先从时间上说,年少时,因为求学与母亲产生“距离”,从而“乡愁”产生;成年时,因为谋生,与新娘产生“距离”,“乡愁”产生;人到中年,因为岁月无情,与母亲阴阳相隔,“乡愁”油然而生;而如今,政治的原因,使得故土可望而不可及,“乡愁”无时无刻不困扰着诗人。你看,诗人用“距离”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乡愁”的存在。

  再从距离的实质性来看“距离”的妙用。我们都知道,距离产生美是靠距离的远近来完成的。这还得从四个抒情物象说起。作者在四个不同的时间段用了四个不同的物象来传送着“乡愁”。分别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从表面上来看,我们会发现,“邮票”“船票”连接的两头,距离较远;而“坟墓”“海峡”连接的双方似乎只有一步之遥。然而,我们再品味一下,你会发现诗中所传送的乡愁,距离较远的,可以通过“邮票”“船票”来传送,来倾诉,来实现;而看起来距离较近的,尽管距离是近了,似乎也可以传送、可以倾诉,却难以实现。真可谓“实远而近,实近而远也”。而真正困扰作者、使得作者憔悴的,恰是那虽近犹远的乡愁。作者便是借着这微妙的“距离感”,让读者感受到乡愁的存在、乡愁的微妙与无奈。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有奈”是常人所共有的,能唤起读者的共鸣;“无奈”才是本诗所要表现的主题。作者巧妙地借用“距离”让读者由远而近,再由近及远。远近间乡愁毕现,远近间体味出乡愁的无奈,远近间主题实现,远近间才真正品味出乡愁的内在。因为本诗真正要表现的不是缠绵悱恻,也不是儿女情长,而是作者一腔的悲壮爱国情怀。

  如果没有四个精练的物象,我们难以感受到乡愁的存在;如果没有“距离”我们便无法体味到“乡愁”的真谛。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乡愁》诗美,《乡愁》中的“距离”使得“乡愁”更美。

【《乡愁》最新教案】相关文章:

乡愁席慕容教案01-07

《乡愁》教案(通用10篇)08-15

《乡愁》获奖教案(通用13篇)09-06

关于《乡愁》的教案(通用13篇)11-26

《乡愁》试讲教案(通用7篇)05-16

《乡愁》教案设计(通用11篇)06-13

乡愁赏析09-13

乡愁的鉴赏06-10

《乡愁》赏析09-08

乡愁的解构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