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临江仙》阅读答案

时间:2024-01-15 15:40:32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临江仙》阅读答案

  在各个领域,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临江仙》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临江仙》阅读答案

《临江仙》阅读答案1

  忆昔午桥②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③。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宋代河南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②午桥:在洛阳城南③渔唱起三更:渔歌在夜半响起。

  9、(1)上阙使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2分)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试分析这首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答案: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9、(1)诗人选取了午桥、流水、月影、杏花、笛声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恬静欢愉的夜晚宴饮图景。(2分)

  (2)①回忆往昔好友欢聚宴饮而生的欢乐闲适之情。②今昔对比历经家国之变而产生的.悲伤感慨之情。③试图排遗想要看破世情而产生的旷达悠远(或避世消极)之情。(2分,答出两点即可)

《临江仙》阅读答案2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①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②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③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④。

  【注释】

  ①午桥:在洛阳城南,诗人写此诗时洛阳已落入金人之手;

  ②长沟:河流;

  ③二十余年:指从作者政和年间为官,到被贬谪,到北宋沦亡,自己渡江南逃的这段时间;

  ④三更:午夜。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上阕使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2.诗人在本诗中一共抒发了三种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诗人选取了,午桥、流水、月影、杏花、笛声等意象,(2分)描绘了一幅恬静欢愉的夜晚宴饮图景。(3分)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①回忆往昔好友欢聚宴饮而生的`欢乐闲适之情。②今昔对比历经家国之变而生的悲伤感慨之情。③试图排遣想要看破世情而生的旷达悠远(或避世消极)之情。(两种给分方式,要么不要第三点,一点两分;要么三点,每点二分。)

《临江仙》阅读答案3

  临江仙①

  李煜

  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①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开宝七年(974年)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②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14. 下列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蝶翻金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回翔取乐的画面,这里运用反衬手法,借眼前之景来衬托作者的心境。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B. “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亡国破家的境地。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C. 下片中的“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D. 上片自日到暮写外景,视线由外转内;下片自暮入夜写内景,视线由内转外:视线变化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5. 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6分)

  答

  14. DE D 项,上片、下片的描写顺序都是由外向内;E 项,“直白浅显”不妥,词作语言形象哀婉。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5. ①悔恨之情。“樱桃落尽春归去”句,写初夏的典型景物以寄危亡之痛。此时,宗庙难保,樱桃难献,伤逝之感良深。以粉蝶无知、回翔取乐反衬并加深悔恨心情。②惆怅之情。“子规”句,加深亡国的预感。“西”字指出宋兵自西而来,国家朝不保夕,“暮烟垂”更形象地表现了这种沉重的惆怅之情。③孤苦之情。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纷纷散去,作者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一腔心事虽未直言而出,但孤苦之情已跃然纸上。④凄凉哀怨之情。在作者眼中,曾经媚态十足的美人而今却只见“空持罗带”的愁容。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怎能不“回首恨依依”?充满了凄凉哀怨之情。

  【解析】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樱桃落尽春归去”句,写初夏的典型景物以寄危亡之痛。“子规”句,加深亡国的预感。“西”字指出国家朝不保夕,“暮烟垂”更形象地表现了这种沉重的惆怅之情。入夜后人们都纷纷散去,但孤苦之情已跃然纸上。在作者眼中,曾经媚态十足的.美人而今却只见“空持罗带”的愁容。充满了凄凉哀怨之情。

  【翻译】

  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杜宇转化的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以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饰凤凰的衾枕,但见她愁容满面空持罗带,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简析

  此词是李煜在凉城被围中所作,开宝七年(974)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词当作于开宝八年(975)初夏。当时围城危急,无力挽回,诗人缅怀往事,触目伤心,故全诗所发之亡国哀怨,深切感人。这首词还是一首春怨词,诗人通过借思妇怨女之口传达自己亡国失势,朝不保夕的无奈愁恨之情。

《临江仙》阅读答案4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注】小苹:作者友人家的歌女。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A.上阕开篇两句实写居处的冷落寥寂,隐喻往昔欢娱的.消逝难见。

  B.下阕“琵琶”一句,既写出歌女演奏技艺高超,也写出两人心意相通。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C.结尾两句与首句相应,传达出眼前明月依然、人事情怀依旧之意。

  D.整首词以境界会意,词尽而意未尽,蕴藉含蓄,感情深挚。

  15.词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是如何表达无尽愁情的?请结合全词加以赏析。(6分)

  阅读答案:

  14.C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5.①"落花"句既写暮春时节芳华已尽,词人油然而生伤春惜春的怅惘之情;又借"落花"感叹青春易逝,佳期难再。

  ②"微雨"句借天色阴沉,状写心境的阴郁和苦闷;又以"燕双飞"来反衬"人独立"的寂寞和孤独。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③"落花""微雨"两句,融情入景,借眼前无限凄婉之景,抒发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意、苦恋之情以及深切的孤寂之感。

《临江仙》阅读答案5

  原文

  临江仙寒柳

  (清)纳兰性德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译文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柳絮杨花随风飘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是被冬日的积雪冰层、严寒的风所摧残了,五更时这株柳树只显得凄冷萧疏。皎洁的明月无私普照,无论柳树稀疏还是繁茂,都把自己的光芒给了它。

  特别是在这柳丝摇落的时候,我更免不了回忆起当年的那个女子。如今斯人已逝,即使梦里相见,可慰相思,但好梦易断,断梦难续。遂将愁思寄给西风,可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

  注释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悼亡之作。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临江仙:双调小令,唐教坊曲。《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

  层冰:厚厚之冰。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憔悴: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关:这里是关切、关怀之意。相关:关心。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最是:特别是。

  繁丝:指柳丝的繁茂。这两句里的.“柳丝”和“春山”,都暗喻女子的眉毛。

  春山:春日之山。又,春山山色如黛,故借喻女子之眉毛,或代指女子。这里指代亡妻。

  湔(jiān)裙:溅湿了衣裙。这里用遇柳枝姑娘的典故,柳枝表示三天后将涉水湔裙来会。

  湔(jiān)裙梦断:意思是涉水相会的梦断了。湔裙,溅湿了衣裙。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西风:从西方吹来的风。

  1、这首词押韵的字数正确的一项是()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A、 4 B、 5 C、6 D、 8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花飞絮飘泊零落。又遭冰雪摧残,以物喻人,形象写出凄苦命运。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B、“春山”往往比喻女子眉毛,这里指代女子,由咏柳引出怀念之人。

  C、两人无缘相会,面“梦断”之后连梦中的欢会也不可得,更添愁苦。

  D、 “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3、鉴赏上阙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答案

  1、 C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 、D

  3、

  “疏疏”正面描写寒柳萧条、稀疏的形态,又以“憔悴”刻画其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五更寒”“明月”写出夜阑天寒,明月映照的环境,侧面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写明月关心寒柳,运用拟人手法(移情),更表现作者对寒柳的挚爱之情(也可以说:以树喻人,寄托词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临江仙》阅读答案6

  古诗词鉴赏。(6分)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②青冥:代指朝廷。飞诏下青冥:指皇帝下令征调回朝。

  (1)上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作答。(2分)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下片塑造了曾使君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作答。(4分)

  答案:

  17.(1)刚与朋友相见又要分别的`伤感和依依不舍。(“记得”写出相见美好。“堪惊”“双鬓已星星”写出别后的伤感寂寥。“谁知”“还与”相搭配,表达了作者对这次分别事出意料、与愿望乖违,又不得不送友人登程的伤感情绪。)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塑造了一个文武双全、不辞劳苦、心系边城的使君形象。他不顾边塞艰苦,担心皇帝下诏征调,命令他回家,渴望建功立业。作者从友人的角度想象,说他热爱雄壮的边塞生活,并有写诗赞美的豪兴。作为一首送别词,它的真正用意是勉励友人在边塞上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8.士皆瞋目;尤使我耳不忍闻;于嗟鸠兮;食野之苹;俯察品类之盛;齐彭殇为妄作;泣孤舟之嫠妇;渺沧海之一粟;可以无悔矣;鸡鸣桑树颠。

《临江仙》阅读答案7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7分)

  临江仙

  徐昌图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8.上片“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描绘出此人怎样的情态?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传达出词人什么样的情怀?(4分)

  9.这首词在写法上的最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你结合内容具体分析。(3分)

  答案: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8.(4分)“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描绘出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船儿渐行惭远,柳色愈来愈浓,离愁也逐渐加探。(2分)“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传达出词人旅途落寞的情怀。(2分)

  9.(3分)情景交融的写法。(1分)本词是抒写词人羁旅行役的'愁绪。为了传达出这种心境,作者选取了烟柳、孤雁、寒日、淮月、残灯、轻浪等意象,缘情布景,以景传情,凭借对这些典型意象的描绘和气氛的渲染写旅愁,从而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2分)

《临江仙》阅读答案8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这首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绍兴五年)退居浙江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时所作,追忆了二十多年前(北宋亡国之前)宋徽宗政和年间在洛中与好友们游乐的往事。②午桥:在北宋河南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陈与义:两宋重臣,生于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历靖康之难。绍兴五年(1135)五月,作者因病辞官,寓居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

  ②新晴,雨过初晴的月色。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描绘出“旧游”中怎样的美好情境?请作简要分析。

  (2)全词如何围绕“闲”的心绪,发出怎样的感慨?

  (3)“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4分)

  (4)请从语言、意境、结构中任选两个角度,赏析“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5)请简要分析此词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6)词的上片“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下片“闲登小阁看新晴”表达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2分)

  (7)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参考答案

  (1)①动静结合。②借月色迷蒙、疏影斑驳和豪英坐饮、流水无声、笛声阵阵来构成一幅人与景、情与境相谐和的优美游乐图。动静结合:碧空中,月色迷蒙;花丛中,树影斑驳(静);午桥上,豪英坐饮(动);长河中,流水无声(有动有静);杏花里,笛声阵阵(动)。构成一幅人与景、情与境相谐和的优美游乐图。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从洛阳旧游到现今偏寓江南(湖州)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从昔日与豪英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从二十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

  (3)①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1分)②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静景和伴着清韵悠远的笛声欢歌到天明的动景,(2分)③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戏闹的游乐情形。

  (4)语言:这两句词用语质朴自然,不见矫揉造作之迹。“杏花疏影”写所见,“吹笛到天明”写所闻,视听结合,有声有色,很有雅致。

  意境:这两句词选择杏花、笛声两个意象描绘了词人往昔在洛中与朋友在杏花疏影里吹笛的图,意境淡雅伤感(营造淡雅的情调和忧伤的氛围),寄托了词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

  结构:此句承上启下,仰承“忆昔”,是对“昔”的具体描述;下启“一梦”,与之构成鲜明的对比。(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5)①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上阕忆洛中旧游。追忆中的往事是美好的:有长沟流月仙境般的明净和幽寂环境,有“吹笛到天明”的闲情雅兴,追忆中寄托了词人对往事的怀念。

  ②对二十年风雨颠沛、知交零落、国事沧桑的伤感,“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如今沦落异族,座中那些“豪英”也已不在,抚今追昔,词人备觉伤感。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③对人事、历史之沧桑的感慨,词人想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流离失所,发出“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的沧桑感叹。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6)愉悦,欢畅;悲慨,惆怅。(一点1分)

  (7)运用虚实结合与对比的手法。上片由一个“忆”字引起,回忆二十年前英豪的欢聚,是想象虚写;下片用“二十馀年如一梦”来概括世事的变幻无定,写历尽沧桑之后的无奈之感,感叹盛衰兴亡,是对现实情感地抒发。忆昔和感今形成鲜明的今昔对比,发为浩叹的苍凉之音。(点出两种手法各1分,能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各1分)

  二:

  (1)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描写往昔情景的用意是什么?(3分)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请指出此诗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词的上片描绘了往昔一幅闲适的图景:大家曾在午桥豪饮,座中多是杰出的英雄。月光随着长沟的水波静静东流。在杏花的疏影里,词人与朋友们借着酒兴,畅谈理想,尽情游乐吹笛直到天明。(2分)与下片如今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进而感慨抒怀。(1分)

  (2)①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之情。②对时光飞逝,闲居湖州,功业未成的感慨之情。③对二十年颠沛流离、知交零落,如今独登小阁的伤感之情。④感慨古今兴衰变幻,看新晴,听渔唱,自我排解的旷达之情。(答对其中的三点即给4分)

  【译文】

  忆昔日在洛阳午桥酣饮,在座的多是豪杰精英。明月无声地随长沟流水远去。在杏花疏落的暗影里,笛声悠悠直吹到天明。

  二十多年岁月犹如一梦,此身劫后虽在但往事仍让人心惊。闲登阁楼看雨后晴空。古往今来多少兴亡事,都化做了渔人三更的歌声。

  【赏析】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为登临感怀之作。宋绍兴五年(1135)五月,陈与义因病辞官,住在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词人回想起自己二十年的经历,感慨万千,尤其是靖康之难,更是不堪回首。本词正是作于此时,词人当时四十六岁或四十七岁。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上片追忆二十多年前在洛阳午桥聚会欢饮游乐的生活,抒写对充满豪情壮志的青年时代的逝去的感伤,状景历历如绘,意境优美。“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词人的故乡是洛阳,的午桥是他昔日呼朋唤友结伴游玩宴饮的地方,而现在自己沦落异族,想起以往座中那些“豪英”,抚今追昔,令人伤感。记忆中都是良辰美景:“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那时洛阳是流月仙境般的明净和幽寂,在杏花疏落的暗影里,与朋友笛声悠悠一直吹到天明。如此美景,如此闲情雅兴,怎能不让人追忆?怎能轻易忘怀?即使谈之都让人觉得愉悦而爽朗。

  下片转言今情,感慨国事沧桑、身世飘零,用笔空灵,内涵丰富。“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写今日的情景。“如一梦”感叹往事如烟缥缈无踪,二十年风雨颠簸;“堪惊”是胆战心惊的意思,词人虽未点明具体为何事,但联系他的经历,应该是指靖康之难,以及自己交游零落的生活。“闲登小阁”,看似有闲情逸致,实则感怆无限。“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词人将古今兴亡,都收拢到渔人三更的歌声中,余韵不尽。

《临江仙》阅读答案9

  临江仙

  明·杨慎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3.(1)你如何理解“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句诗的意思?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答:。(3分)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历史观和人生观?(4分)

  答:。

  参考答案:

  13.(1)青山代表了自然界,夕阳代表了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夕阳几度,而青山依旧,不正是表明自然永恒而人生无常吗?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历史如江水般绵延不绝,英雄却如浪朵般昙花一现。每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即使将每个时代的英雄串联起来与整个历史相比,却也都那么的短暂。而自然是永恒的,所以诗人流露出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人生观。

《临江仙》阅读答案10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玉立清标消晚暑,胸中一段冰壶。画船归去醉歌珠。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鸳鹭行间催阔步,秋来乘兴凫趋。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

  1、“冰壶”二字让你想起了王昌龄的哪一句诗?“冰壶”在词中比喻什么?(2分)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3、“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写法精妙,试作简要分析。(4分)

  4、“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写法精妙,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一片冰心在玉壶纯洁美好的'情致(或:高洁清廉的情操)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渲染友人离去后凄清、空寂的氛围;表达了对朋友依依不舍和自己孤寂失落之情。

  3、运用比拟、设问的修辞手法。作者不明说自己对友人感情之深,而是嘱咐相“问”西湖,巧妙传递流露。构思精巧独特,给人清新婉丽、余韵未尽之感。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4、运用拟人(或想象)手法,寄语鸳鹭(或王叔济),问能不能在西湖边结茅而居,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思想(或追随友人的愿望)。

  参考译文

  友人啊,你姿态美好、面容俊美,足以消散这夏末的溽热,更何况你还有冰壶般高洁的情操。你乘坐的画船渐渐远去,但你那圆润如珠的歌声犹回荡在我的耳畔,令我心醉。歌声犹闻,但天边微云却将退尽,残月黯淡如初。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在成双成群鸳鸯和鹭鸶之间,我大步疾走。那些嬉闹野鸭啊,乘着初秋的清凉,高兴地缓行,多令我心痛。无忧的野鸭啊,麻烦你们替我捎句话问问西湖,不知在那绿杨掩映、梅花飘香的湖畔,可否许我结庐相伴友人?

《临江仙》阅读答案11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梅李清照(宋)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鹧鸪天·赏荷蔡松年(金)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2、两首词均为咏物词,但第一首词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第二首词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3、李词中的“玉瘦檀轻无限恨”与蔡词中的“胭脂雪瘦薰沉水”两句都用到了“瘦”字,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答案】22、冬季(或晚冬)秋天(或初秋)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3、李词中的“瘦”字写出了晚冬时候梅花花朵凋零、花枝清瘦的特点。主人公以花自喻,表现出了主人公因思念离人而心生埋怨,以至憔悴瘦损的哀婉形象。蔡词中的“瘦”字表现出了荷花的纤细柔美,以此衬托荷叶的丰腴饱满,写出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表达了词人月下赏荷时的愉悦、闲适之情。

  【解析】

  【22题详解】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诗词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通读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诗词,抓住相关的意象,词句进行分析,把握诗词内容要点,回答问题。本题要求分别指出这两首词是什么季节的景物。第一首,根据题目“梅”,词中“云窗雾阁春迟”(意思是“云簇阁楼的`窗户,淡淡的雾气弥漫在四周,春天却迟迟不来”)“玉瘦檀轻”(梅花风姿清瘦)推断出该词描绘的是冬季,或说是晚冬季节的景色。第二首词,根据题目“赏荷”上片描绘的荷花情形,以及下片中“暮云秋影”“西风”“夜凉”判定该词描绘的应该是秋天,确切说应该是初秋季节的景物。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诗词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要进行比较阅读的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诗词,找到要进行比较阅读部分,结合具体内容仔细分析,指出异同。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李词中的“玉瘦檀轻无限恨”与蔡词中的“胭脂雪瘦薰沉水”两句都用到了“瘦”字,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题干要求分析两首词中“瘦”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具体作答时,分别结合两首词具体内容,分析各自的“瘦”的表达效果即可。李词中的“玉瘦檀轻无限恨”意思是说晚冬的梅花姿态清瘦,颜色浅红,这里的“瘦”表面是说梅花清瘦,其实是以梅花来比喻自己,说照付赵明诚离家时间长,一致自己印思念丈夫而憔悴瘦损犹如眼前晚冬清瘦的梅花,所以这个“廋”字既写出了晚冬时候梅花花朵凋零、花枝清瘦的特点。又表现出了主人公因思念丈夫而心生埋怨,以至憔悴瘦损的哀婉形象。蔡词中“胭脂雪瘦薰沉水”是写水中荷花,“胭脂雪”,苏有诗云“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意红白相杂之色。“沉水”即沉香,闺房熏用。“胭脂雪瘦”是说红白相杂之色的荷花纤细柔美,就是纤细柔美的荷花暗香袭人。用“瘦”字衬托出下一句“翡翠盘高走夜光”中荷叶的丰腴饱满,写出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词人月下赏荷花,看到荷花纤细柔美,荷叶丰腴饱满,纤细柔美的荷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一个“瘦”字充分表达出词人月下赏荷时的愉悦、闲适之情。

  【点睛】诗歌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代“作比较”这一程度。作答此类题,首先要审清题干,找出题干要求的比较阅读点;然后依照比较阅读点,在单篇诗歌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求同寻异,进行比较鉴赏。

《临江仙》阅读答案12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共11分)

  临江仙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问药臼竹问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一个幽禽(注)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注:指杜鹃,传说杜鹃的叫声犹人言“不如归去”

  8.试分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5分)

  9.词的'下片中哪个意象是词人自身内心情感的外化?请对此具体分析。(6分)

  答案: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8、(1).前两句交代了词人当时的处境,为全词定下了苦闷的情感基调。(2分)“谪宦”和“无屋买”点明被贬的境遇,(1分)“残僧”和“野寺”画出了寺庙的偏僻荒凉。(1分)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1分)

《临江仙》阅读答案13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词作,完成14~15题。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咏史词,开篇便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样,气势恢宏,词境壮阔,有豪放之风。

  B.在上阕之中,作者采用了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长江”“青山”“夕阳”“秋月”“春风”等意象都寄托了作者深深的.情感。

  C.下阕的“惯”字让读者感到作者的孤独:他似乎习惯了这里的秋去春来,就连与偶尔来访的好友喝壶浊酒、交谈就已经很满足了。

  D.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读者感受到苍凉悲壮的同时,也能在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中品悟到词中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15.请简要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以及阐述的哲理。(6分)

  阅读答案: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4.(3分)B(秋月、春风,下阕的意象)

  15.(6分)

  角度与赋分

  情感:(4分,指出两种即可)悲凉(孤寂)——喜悦——豪迈——

  哲理:(2分)——或世事在变,或说其超然

  参考——

  情感:(1)喜悦与痛快。作者面对滚滚长江巍巍,高山与隐士高人把酒畅谈,纵论古今自有一番愉悦与畅快。(2)豪迈与悲凉。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是非成败转头空”,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的豪迈,也有自己功业未就的悲凉与失落。(3)淡泊与洒脱。作者借江渚上白发渔樵惯看秋月春风,笑谈英雄往事,表达了自己淡泊洒脱的人生态度。

  哲理:“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有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

《临江仙》阅读答案14

  临江仙①

  秦观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千里潇湘蓝②浦,兰桡③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④瑟泠泠。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释: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①此词是秦观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时作。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②蓝:形容江水的清澈。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③兰桡:兰舟。

  ④妃:指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

  阅读练习题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3分)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遥闻妃瑟泠泠”句中的“遥闻”该如何理解?(3分)

  (3)请简要赏析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4分)

  答案:

  (1)清寒(冷)、幽静。孤独、悲凉的心情。(3分)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远远地听到(1分);确有闻其声,通过想象把它幻化为娥皇、女英在鼓瑟(或理解为特定情境中的历史联想产生的错觉或幻觉)。(2分)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3)以景语作结(1分),言有尽而意无穷(1分)(或化用前人诗句1分,自然、贴切,1分);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曲终之后词人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1分),体现了他刚毅不屈(高洁)的性格(1分)。

  秦观词作鉴赏

  此词当为作者于元符元年(1098)由郴州贬徙横州途中所作。词中描写了泊舟之地——潇湘浦的夜色,以及作者独倚船桅的凄清心绪。起两句总叙:千里潇湘江上,浦口水色似揉蓝。桡,船桨。兰桡代指木兰舟,这是对舟船的美称。《楚辞。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有寄》有“骚人遥驻木兰舟”之句。这首词中的“兰桡”即指骚人屈原所乘的舟船。这一带正是当年诗人的兰舟曾经经过的地方。首句写眼前景,却从“千里潇湘”的广阔范围带起。次句由眼前景引出“昔日”楚国旧事,显现出朦胧的历史图景,暗示自己如今正步当年诗人的足迹,千里潇湘之上走着迁谪的行程。

  接下来“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三句续写泊舟潇湘浦所见:夜深了,月轮高挂中天,风已经停息下来,清莹的'露水开始凝结。眼前的潇湘浦口,微波不兴,澄碧的水面荡漾着一股寒气,满天星斗正静静地浸水中。这境界,于高洁清莹中透出寂寥幽冷,显示出词人贬谪南州途中的心境。

  风定露清,波平水静,一切都似乎处于凝固不动之中,但词人的思绪并不平静。“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说这清寂的深夜,词人泊舟浦口,独倚高樯,内心正流动着无穷的忧思,隐约中,似乎听到远处传来清泠的瑟声。

  此处用舜妃娥皇、女英之典。“遥闻妃瑟泠泠”是特定的地点和清泠的现境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并由此产生一种若有所闻、似幻似真的错觉,这潇湘深夜的泠泠瑟声都曲折地透露了词人自己凄凉寂寞的心声。“新声含尽古今情”写作者对江上瑟声的'感受,说词人与湘灵一样,有着无穷的幽怨。瑟中所奏的“新声”,包含了古人和今人的共同感情。古,指湘灵;今,指词人自己。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全用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成句,如同己出,活化出作者曲终之后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也透露了词人高洁的性格。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全词渗透着楚骚情韵,通篇写景寄情,情景交融,运笔细腻,意境幽深,委婉蕴藉,韵味无穷。

《临江仙》阅读答案15

  临江仙·咏絮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它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2、下列对此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描写白玉堂前柳絮飘扬飞舞,均匀有度,却不得已委身于东风的情景。

  B、上片最后两句,连用两个反问,否定了柳絮最终随水流逝,委落尘土的结局。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C、下片前两句描述了尽管柳絮随风飞舞,忽聚忽散,柳枝依然长条飘拂的情景。

  D、本词上片写景,描绘一幅春景图;下片言志,抒发作者与众不同的思想情感。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3、下面诗句中,“柳絮”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A、难绾难留难挽抚,任扬任坠任摧欺。——无名氏《柳絮》

  B、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唐·薛涛《柳絮》

  C、缭绕晴空似雪飞,悠扬不肯着尘泥。——宋·朱淑真《柳絮》

  D、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宋·韩琦《柳絮》

  14、宝钗说:“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不落套”即不落俗套,指诗文或其他艺术在立意、手法等方面有独创性。宝钗写柳絮在立意上的“不落套”,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诗歌谈一谈。

  答

  12、A A项,“却不得已委身于东风的情景”理解有误,前两句描写的是写白玉华堂前面,春风轻拂,漫天飞絮,翩翩起舞,舞姿轻盈优美,节奏均匀适度,流露出一种欢愉融洽的欣喜之情。

  13、 C A项,“难绾难留难挽抚,任扬任坠任摧欺”,写出了柳絮任风随意欺压,不能左右自己,四处漂泊的悲惨。

  B项,“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写出上天给柳絮本来的命运就是无情的,一意让它南飞北飞,飘忽无定。表现的是柳絮随风飘飞,漂泊零落的无助之感。

  C项,“缭绕晴空似雪飞,悠扬不肯着尘泥”,写柳絮飘飞的情态,它们似自惜洁白,不肯轻易坠地,污于泥淖,因而在晴空之下,缭绕似雪。表现了柳絮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

  D项,“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表现的是柳絮在东风的吹拂下四处飘飞,漂泊无定的无奈。

  故选C。

  14、 ①“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一句中,柳絮飘飞的地点是在充满富贵气象的“白玉堂”前,飘飞的'姿态是轻盈、均匀、优美的,流露出欣喜之情。②“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一句中,作者用两个反问句描绘了柳絮不再是漂泊零落的,而是积极向上的形象,表达了不愿意随波逐流、飘坠尘埃的志向。③最后三句,柳絮被嘲笑的“无根”,却成为扶摇直上的优势,抒发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解析】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把握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宝钗写柳絮在立意上的“不落套”,诗歌的立意,就是诗歌的主题,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及情感态度等,分析写柳絮在立意上的“不落套”,就是分析本诗描写的柳絮的不同之处。“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白玉华堂前面,春风轻拂,漫天飞絮,翩翩起舞。舞姿轻盈优美,节奏均匀适度。柳絮飘飞的地点,已不是黛玉笔下那触目愁肠的“百花洲”和“燕子楼”,而是换成了充满着富贵气象的“白玉堂前”——封建贵族家庭的住宅里;柳絮飘飞的姿态,虽然也仍是“一团团逐对成毯”,却已没有黛玉词中那种“空缱倦,说风流”的幽恨,一变而为欢快轻盈、均匀优美的舞姿,流露出一种欢愉融洽的欣喜之情。“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何曾随水逝去?怎会堕入尘土?这两句表面上借用了苏轼咏杨花词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一句意,却又在活用的基础上翻出一层,另辟新意,用“何曾”“岂必”的反问句式,使苏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发生逆转,化消极的情调为积极的精神,表达了不愿意随波逐流、飘坠尘埃的志向。“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莫讥笑,春絮儿无根无柢无依附;不断借助好风力。送我直上青云去!词人直接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抒发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这样便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完成了对柳絮感慨整个心理流程的揭示。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临江仙》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苏轼《临江仙》阅读答案06-20

《临江仙》阅读答案和翻译及赏析07-06

《临江仙·探梅》辛弃疾阅读及答案07-05

《临江仙·送王叔济》阅读及答案05-12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诗词阅读答案09-23

《临江仙洞庭波浪飐晴天》阅读答案及赏析07-06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阅读题及答案12-20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3-18

《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