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醉翁亭记》原文及译文

时间:2023-11-20 10:36:29 嘉璇 醉翁亭记 我要投稿

《醉翁亭记》原文及译文

  导语:《醉翁亭记》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欧阳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这篇散文的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学习。

《醉翁亭记》原文及译文

  原文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yóu)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zhòng),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注释

  1. 环:环绕。

  2. 皆:副词,都。

  3.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4. 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5. 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 壑:山谷。

  7. 尤:格外,特别。

  8.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而:表并列。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0.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1.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2.潺潺:流水声。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3. 而:表承接。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4. 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5. 回:回环,曲折环绕。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6.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7. 然:......的样子。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8. 临:靠近。

  19. 于:在。

  20. 作:建造。

  21.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2. 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3. 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4. 曰:叫做。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5. 辄:就。

  26. 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7. 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28. 乎:相当于“于”。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9. 得:领会。

  30. 寓:寄托。

  31. 林霏:树林中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2. 开:消散,散开。

  33. 归:聚拢。

  34. 暝:昏暗。

  35. 晦:阴暗。

  36. 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37. 芳:香花。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38. 发:开放。

  39.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40. 秀:茂盛,繁茂。

  41. 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42. 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43. 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44.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45. 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46. 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47. 提携: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

  48. 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49. 渔:捕鱼。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50.酿泉:一座泉水的名字,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

  51. 洌:水(酒)清。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52. 山肴:野味。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53. 野蔌:野菜。蔌,菜蔬。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54. 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55. 陈:摆放,摆设。

  56. 酣:尽情地喝酒。

  57. 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58. 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非丝非竹:不在于琴弦管箫。

  59. 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60.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61.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错杂。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

  62. 觥:酒杯。

  63. 筹:酒筹,用来计算饮酒数量的筹子。

  64. 苍颜:脸色苍老。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65. 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66.归:回家。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67. 已而:不久。

  68.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69. 翳:遮蔽。

  70. 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71. 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乐②:快乐。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72.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73. 谓:为,是。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74. 庐陵:庐陵郡,就是吉洲。今江西省吉安市,欧阳修先世为庐陵大族。

  创作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吕夷简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虽然政治开明、风调雨顺,但却不思进取、沉溺于现状,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赏析

  宋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领导的新政失败,被贬河南邓州。积极参与新政的欧阳修,“慨言上书”,一度下狱,后被贬为滁州知州。本文作于他到滁州任上的 第二年(1046)。他此时的心情和范仲淹应该同样是忧心忡忡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忧”,“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际上就是以忧愁代替了一切正常的心境,排斥了欢乐。这一点我们在分析《岳阳楼记》时,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而欧阳修却没有像范仲 淹那样“进亦忧,退亦忧”,他在《晚泊岳阳》中这样写: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虽然有“云水苍茫”的“失路”之感,但是欧阳修还是听到了“清辉”中的歌声,听得很入迷,仍然享受着“轻舟”“如飞”的感觉。从这里,可以看到欧阳修和范仲 淹在个性上的差异。到了《醉翁亭记》中,这种差异,就更明显了。欧阳修大笔浓墨,渲染了一派欢乐的景象,不但是自己欢乐,而且与民同乐。这是不是说欧阳修 没有心忧天下的大气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全面分析《醉翁亭记》。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第一句,“环滁皆山也。”一望而知,好处是开门见山。但这种境界,就 是在讲究史家简洁笔法的欧阳修手中,也不是轻而易举地达到的,而是经历了反复。据《朱子语类辑略》卷八载:“欧公文亦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 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开门见山而后,径直写山水之美。先是写西南的 琅琊山:“蔚然而深秀”,接着写水(酿泉):“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山水都有了,跟着写亭之美:“翼然临于泉上。”三者应该说都比较简洁。“翼 然”,把本来是名词的“翼”化为副词。虽然早在陶渊明就有过“有风自南,翼彼新苖”(《时运》),但陶氏是把“翼”化为动词,而这里则是化为副词,用来形 容飞檐,很有神韵。除此以外,并没有刻意的修辞痕迹。但是这几个短句却构成十分别致的感觉。别致感从何而来呢?有人把这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我们引用来作 一比较:

  滁州的四周都是山。它的西南角的几座山峰,树林山谷特别的美。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 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所谓的酿泉。山势曲直,路也跟着弯转,于是就可以看见在山泉的上方有个像鸟的翅膀张开着一 样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字的是这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 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饮酒,而在于山山水水之间。这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中,寄托在酒里的。

  从 词语的意义来说,应该说翻译大致是确切的。但是读起来,其意蕴却可以说损失殆尽。这除了古今词汇联想意义的误差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译文把原文中很特色的句法和语气全部没了。原文的第一句,表面上看来,仅仅是开门见山;实质上,还在于为全文奠定了一个语气的基调。如果要作吟诵,不能尽情直遂地读成: 环滁皆山也。而应该是:

  环滁……皆山也……。

  只有这样,才能和全文的句子的语调统一起来。如第一段: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太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从 句法来说,一连八、九个句子,都是同样结构(……者,……也)的判断句,都是前半句和后半句的语气二分式。这本是修辞之忌。景物描写以丰富为上,不但词语要 多彩,而且句法上也要多变,这几乎是基本的、潜在的规范。句法单调和词语乏采同样是大忌。而欧阳修在这里,却出奇制胜,营造了以一种不仅仅在语义上、而且 在语气上一贯到底的语境。这种前后二分式为什么值得这么重复,又能在重复中没有重复的弊端呢?关键在于,这种前后二分式的句子,不是一般的连续式,而带着 一种提问和回答式的意味: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先看到景色之美,然后才回答,“琅琊也”。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先是听到了声音,然后才解释:“酿泉也”。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先有奇异的视觉意象,然后才回答:“醉翁亭也”。

  这 种句法结构所提示的,先是心理上的惊异、发现,后是领会。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特点在于,第一,先有所感,次有所解;先有感觉的耸动,后有理念的阐 释。第二,这种句法的重重复复,还提示了景观的目不暇接和思绪的源源不断。如果不用这样提示回答的二分式句法,而用一般描写的句法,也就是连续式的句法, 就得先把景观的名称亮出来:

  琅琊山,蔚然而深秀;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酿泉,水声潺潺而泻出

  醉翁亭,其亭翼然而临泉上。

  这 就没有心理的提示、惊异、发现和理解的过程,可真是有点流水帐了,太呆板了。欧阳修这篇文章的句法之奇妙,还得力于每句结尾,都用一个“也”字。这本是一 个虚词,没有太多具体的意义,但在这里却非常重要,重要到必须使用在整篇文章从头到尾的每一句中。这是因为“也”字句,表示先是观察之,继而形成肯定的心 态和语气。这个“也”式的语气,早在文章第一句,就定下了调子。如前面的引文把它翻译成: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所谓的酿泉。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山泉的上方有个像鸟的翅膀张开着一样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了。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意 思是差不多的,但读起来为什么特别杀风景呢?因为其中肯定的、明快的语气消失了。有这个语气和没这个语气,有很大的不同。这不但是个语气,而且有完成句子 的作用。比如:《中庸》:义者,宜也。“也”用在句末,表示形成判断的肯定语气。此外,它还有一点接近于现代汉语的“啊”、“呀”。不同的是,在现代汉语 中没有“啊”,”呀”,句子还是完整的;而在古代汉语中,没有这个“也”字,就不能形成判断的肯定语气,情感色彩就消失了。比如: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仁者, 爱人。”这是一个理性的、或者说是中性的语气,如果加上一个“也”字:“仁者,爱人也。”加上这个语气词,肯定的情感,就比较自信,比较确信了。《诗大序》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如果把最后这个“也”字省略掉,语气中 的那种情绪上确信的程度就差了许多。又如《左传》,齐侯伐楚,楚王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如果把句尾上的“也”字去掉,变成 “……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不但语气消失了,而且情绪也淡然了。同样,我们已经读过的袁枚《黄生借书说》中“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如果把最后的“也”字 删除,变成“少时之岁月为可惜”;语气就干巴了。不少赏析文章都注意到本文从头到尾用了那么多“也“字,但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个“也”字在语气和情绪上的 作用,一般都误以为语气词本身并没有意义。殊不知语气词虽然没有词汇意义,但是其情绪意义却是具有抒情的生命的。特别是当“也”字不是孤立地出现,而是成 套地组成一种结构的时候,其功能是大大超出其数量之和的。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当然,重复使用“也”字,也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就是导致单调:句法的单调导致语 气和情绪的单调。但是,这种情况在《醉翁亭记》没有发生,相反,是情绪的积累递增。因为句法和语气反复,被句法的微调所消解了。文章并没有停留在绝对统一 的句法上,而是在统一的句式中,不断穿插着微小的变化。例如,“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都打破了并列的 “者……也”型的句子结构。这种微妙的变化,还是只是形式上的。更主要的变化,是内涵上的。在同样是“者……也”型句子结构的排列中,情思在演进,在深 化:开头是远视,大全景(琅琊),接着是近观的中景(酿泉),再下来,是身临其境的近景(醉翁亭)。如果这样的层次还是客观景色的描述的话,接下来就转入 了主体的判断和说明:先是亭名的由来(太守自谓),再是为何如此命名(太守饮少而辄醉,年事最高)。这样的句子,表面上看来是说明,但是其中渗透着某种特 殊的情趣。情趣何来?因为这里说明的是自己,本来是第一人称的表白,却用了第三人称的说明。设想,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用一人称来写自己如何为亭子命名,甚 至可以带点抒情的语气,而情感和趣味则大为不同。而现在这样,先是像局外人似的说到有这么一个太守,明明喝得很少,却又很容易醉。明明年纪不太大(才四十岁左右),却是自称为“翁”。这个自称“醉翁”的太守来到这里喝酒,却宣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其中的情趣,至少有几个方面:其一,号称 醉翁,却不以酒为意;其二,不在意酒,正反衬出在意山水令人陶醉。这就不是在说明,而是在抒情了。文章到这里,手法已经递升了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开头的描 写,第二个是说明,第三个是抒情。这里的情趣,全在作者有意留下的矛盾:既然意不在酒,为什么又自称“醉翁”,还把亭子叫做“醉翁亭”呢?这不是无理吗? 是的,的确无理。理和情就是一对矛盾。纯粹讲理就是无情;而不讲理,就可能在抒情。但是,欧阳修在后一句,对抒情又作了说明:“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心里对于山水是有情的,不过是寄托在酒上而已。这是一个智性的说明,使得抒情的无理又渗透着有理。这已经是文章的第四个层次了。

  文章的开头,目的不过是为了提出最为关键的是山水之乐。这种乐的实质是什么呢?接下去的几段文章就是对于山水之乐的一步步地展开。

  首先,当然是自然景观之美:从日出到云归,从阴晦到晴朗,从野芳发的春季,到佳木秀的夏日,再到风霜高洁的秋天,到水落石出的冬令,四时之景不同,而欢乐却 是相同的。(这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阴晴不同情感不同有多么明显的区别)山水之乐在于四时自然景观的美好,这是中国山水游记的传统主题,早在郦道元 的《三峡》中,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欧阳修这么几句话,文字很精练,但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充其量不过是为他下面的新发现提供了山水画幅 的背景而已。下面这一段,就超越了自然景观,进入了人文景观,逐渐展开欧阳修的新境界了。

  山水之乐更高的境界,不仅在于自然之美,而且在于 人之乐。往来不绝的人们,不管是负者、行者,弯腰曲背者,临溪而渔者,酿泉为酒者,一概都很欢乐。欢乐在哪里?没有负担。没有什么负担?没有物质负担,生 活没有压力。这实在有点像陶渊明的桃花源理想境界。但如果完全等同于桃花源,欧阳修还有什么特殊的创造?欧阳修山水之乐的境界,在于各方人士和太守一起欢 宴。欧阳修反反复复提醒读者“太守”与游人之别,一共提了九次。但是和文字的一再提醒相反,在饮宴时,却强调没有等级的分别:打了鱼,酿了酒,收了疏菜, 就可以拿到太守的宴席上来共享。欧阳修所营造的欢乐的特点是,人们在这里,不但物质上是平等的,而且精神上也没有等级,因而特别写了一句,宴饮之乐,没有 丝竹之声,无须高雅的音乐,只有游戏时自发的喧哗。最能说明欢乐的性质的,是反复自称太守的人,没有太守的架子,不在乎人们的喧哗,更不在乎自己的姿态, 不拘形迹,不拘礼法,在自己醉醺醺、歪歪倒倒的时候享受欢乐。和太守在一起,人们进入了一个没有世俗等级的世界,宾客们忘却等级,太守享受着宾客们忘却等 级,人与人达到了高度的和谐。这一切正是欧阳修不同于陶渊明的桃花源的地方。这不是空想的、去了一次就不可能再找到的世界,而是他自己营造的。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醉翁亭记》教案

  学习目标: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正确翻译并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难点:爱上海后花园论坛理解“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法、学法: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一、自主尝试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熟读课文2遍。对照注释解释加点的词。

  2.给加粗字注音或据音写汉字并抄写2遍。

  环滁( )皆山 林hè( )尤美 琅琊( )( ) 水声潺潺( )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饮少辄( )醉 林霏( )开 岩穴暝( ) 晦( )明变化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山肴野蔌( ) 宴酣()之乐 觥()筹交错 树林阴翳()

  3.了解作者。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4.背景介绍。

  二、互动探究

  (一)导入: (二)预习成果展示。

  (三)学习课文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师朗读课文,学生自读。

  3.学生读第一段,对照注释翻译,难点小组讨论解决。

  讨论交流:

  (1)醉翁亭具体的位置在哪?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这段按什么顺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怎样?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这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先写滁州四面环山,再写西南诸峰中的琅琊山,接着写琅琊山中的酿泉,最后写建在酿泉边上的醉翁亭。这样不仅让读者了解醉翁亭所在的方位,而且层层烘托,突出了醉翁亭之美,引人入胜。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如何理解?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明确: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因为饮酒只是内心快乐的一种外在表现,不是因为饮酒而快乐,而是因为内心领会到山水的乐趣要通过饮酒的活动表现出来。所以醉翁的情趣在于山水之乐。从这句话中脱化出一个常用的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现在多比喻本意不在此或别有用心。前半句是全文中心主旨。全文的文眼就在这句话中那就是“乐”。这两句将景与情直接联系在一起。

  (4)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4.学习第2段,借助书下注释翻译。

  讨论交流:

  (1)第2段主要写什么?

  (2)描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什么?四时之景的句子是什么? 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3)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之景时抓住什么来写?

  写早晚抓住“明”“晦”的特点,写四季抓住春花、夏木、秋风霜、冬水石等景物来写,更富表现力。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4)找出本段的对偶句和散句。体会骈散结合的抑扬顿挫之美。

  三、反馈检测

  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3)醉翁之意不在酒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翻译下面的语句。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6.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7.概括本段的大意。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四、作业布置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2)佳木秀而繁阴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翻译下面的语句。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

  5.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

  6.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第二课时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一、互动探究

  1.学习第3段,结合注释疏通课文。质疑。

  2.讨论交流:

  (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四幅图画,请用几个短语概括出来。

  (2) 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为下文写太守之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3)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太守不胜酒力;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与民同乐。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3.学习第4段,结合注释疏通课文。质疑。

  4.讨论交流: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本段点出了三种“乐”,分别是什么? 这些乐中谁的“乐”境界最高?为什么?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禽鸟只知道自然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在人去山空后才乐;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是以他们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太守既能与民同醉同乐,又能在醉后体察万物反思人情,写文章来记述这些人和事。

  (2)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5.小结: (1)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2)语言精练优美,流畅传情。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

  二、反馈检测

  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语。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泉香而酒冽 (2)伛偻提携

  (3)临溪而渔 (4)觥筹交错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3.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

  4.宴酣之乐表现在哪里?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6.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感情是( )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三、作业布置

  (一)翻译句子。

  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6.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甲】⑴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⑵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 乐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注释】①共:共同(享受)。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⑴杂然而前陈者 ⑵宴酣之乐

  ⑶有风飒然而至者 ⑷庶人安得共之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⑵玉之言,盖有讽焉。

  21.乙选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选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2分)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从“醉”和“乐”中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2.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掌握基础的文言词语。

  4.背诵课文,默写重要句子。

  教学重点: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掌握实词解释与重要句子翻译;领会课文内容;体验作者心情。

  教学难点:

  领会“与民同乐”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多媒体显示:欧阳修图片

  知道他是谁吗?(欧阳修)谁为大家介绍一下欧阳修?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多媒体显示: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24岁考取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

  多媒体显示:醉翁亭图片

  知道这个亭子的名子吗?(醉翁亭)醉翁亭与欧阳修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去探寻答案!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二、范读感知

  活动一:我是小导游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听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提炼出醉翁亭的地理和人文信息。

  活动:你来做导游,把醉翁亭介绍给游客。

  注:此环节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听读全文,提炼醉翁亭的位置、造型、建造者、命名者、命名的原因、周围的环境、当年的历史等有效信息,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

  听了这几位同学的讲解,相信大家一定对醉翁亭有了初步的印象,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印象和了解把这篇文章齐读一遍。

  多媒体显示:

  2.齐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②以导游的身份,读出对风景名胜醉翁亭的欣赏和赞美。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组织学生落实字音,并初步感受醉翁亭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三、朗读探究

  刚才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让我想起了许多古文鉴赏家对《醉翁亭记》的评价,他们说:《醉翁亭记》读起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极富音韵美。你们认为本文的音韵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活动二:走进录音棚

  1.自读课文,思考:本文的.音韵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案明确:

  ①“.......者......也”判断句式的运用,整齐而富有节奏。

  ②21个也字,24个而字,回环往复,韵律独特。

  ③骈散结合,富有变化,摇曳多姿。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④有许多千古传诵的名句,脍炙人口。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注:学生谈出2-3点即可,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补入、补齐。

  同学们,仅仅知道《醉翁亭记》的音韵美还不行,我们还要能够读出《醉翁亭记》的音韵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录音棚录下自己朗朗的读书声。

  多媒体显示:

  2.感情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可以是判断句式;可以是骈散句;可以是也字句、而字句;也可以是千古名句......

  活动:大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变化,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录下自己朗朗的读书声。

  注:此处是学生的朗读表演,旨在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本文的音韵美,并随机给学生讲解字、词、句的含义。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恰当的点拔和指导,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积累文言字词。

  多媒体显示:

  3.师生共读,要求:摇头晃脑,拖出长腔,仿效古人,

  读出古韵美。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注:此处应成为整堂课的朗读高潮,师生情感达到共鸣。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四、研读品

  不知同学们注意了没有,本文除用了21个也字,24个而字,还有一个字,出现了10次之多,是哪个字?(乐)

  活动三:寻找快乐源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文中包含乐字的句子,并给出翻译。

  答案明确: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水之乐

  ②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山水之乐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③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观也。——宴酣之乐

  ④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禽鸟之乐。

  ⑤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之乐。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在该节语文课中,学生急于读课文,都自行读下去了,教师也就顺其自然,这一点非常好,要根据课堂的变化,及时调整。

  《醉翁亭记》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在教授这节课时,第一节课任务仍然是诵读和积累,早读时教师做范读以正字音,习其句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朗读并初步感知文章,课上由欧阳修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导入,然后简单点出这篇文章的文学地位,以吸引学生的兴趣。第一板块先诵读,诵读时教师要求学生先站起来,然后老师指导朗诵的一些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发现文中含“也”句子很多,结合对背景的理解和文章的初步了解,学生们能领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并能在配乐的引导下很好的表达出那种喜悦的感情来。全班集体朗诵之后,教师再做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的内容提出要求,指导把文章的第一段再朗诵一遍,要求学生在朗诵时后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和感情的表达,读出美文的美感。

  紧接着,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学积累,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边读边翻译翻译的时候遇到一些不会的可以全点批注以待交流。翻译完之后,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几个比较重要的句子,学生翻译,然后再让几个学生把翻译过程中的不妥之处和值得学习的地方汇总性评价,完成这些之后,教师询问学生是否在翻译过程中遇到难题,这时候学生站起来,先让班上的小组间交流,然后都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再做讲解,最后又留出几分钟时间对本课学习的只是进行检测。

  第一课时的最大收获是,句子的翻译和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和交流掌握,尤其是个别学生在早读的时候可能已经翻译了课文,没有再一一叫人起来展示逐句翻译。在学习时老师强调了翻译要学会用已经积累过的知识学习文章中见过的字词,没有见过的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课下注释,亦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询问老师得到答案,另外要学会与现代汉语相比较,就容易发现和积累一些文言现象了。通过这节课发现,有时候随着学生积累的增多和理解能力的增强,没有必要把文章再逐字逐句翻译,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不容易集中那些差生的注意力,更不利于优生的培养。

  《醉翁亭记》说课稿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醉翁亭记》,此文堪称千古名篇,备受关注,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教师亦难教,正因为此,我特选此文,一是尝试,二是探索,权当抛砖引玉。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流程、说板书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醉翁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本单元所选课文皆为古代名胜记游记,都是历来传诵的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家名篇,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等。《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为范仲淹、韩琦鸣不平)而被贬,但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情怀。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课标“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文本。抓住“醉”、“翁”和“乐”三个字,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基本上理解了文本内容。依据《课标》要求,以及文本特点,我特拟定以下3个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文意并能熟读成诵。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技能目标:领会作者“醉”与“乐”的精神实质;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针对课标和文本特点,我将理解文意并能熟读成诵作为重点。

  针对学情,我将理解作者“醉”与“乐”的精神实质设置为难点。

  二、说教法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教法,就是教“法”,本课是记游写景类,所以务必体会情景交融之美,所以,我主要采用“变奏朗读法”来完成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鉴于八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法”来展开教学。由于对八年级学生来讲有学习困难,所以我还采用“化繁为简法”或“一字串珠法”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精神实质,即“与民同乐”思想。

  三、说学法

  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所以,针对文本特点,学生学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小组合作探讨法”学习开展活动,在课堂上,通过诵读和讨论去推动学生思考,以“关键词推理法”来寻根究底,捋出作者的内心品质,“与民同乐”。此外,比较法、读写结合法加以辅助学习。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很荣幸在朝阳升起时踏进了靖边八中的美丽校园,走上了八年级()班的这方讲台,这是第一次,但我希望这只是开始,所以我很珍惜,早早就起来,做准备工作。我相信我们可以相处用愉快,你们相信吗?“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因为他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推行“庆历新政”。这次改革失败,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到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文,看看在这篇中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怀呢?

  (设计意图: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因此,在设计导语时,尽可能引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以此导入课堂学习,既复习了前文又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

  (二)变奏朗读,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教师变奏试读,学生试听,请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引导学生明了虚词的作用,了解变奏之好处,同时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学生朗读,在读中体会文意,学得“读”的技巧。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3.合作助读,互译难解字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书上注解和小组优质资源学习,这也是为了互相启发,提高学习效率,以节省学习时间。

  (三)合作探究,研讨课文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理解主题,紧扣“醉、翁”二字。突破难点。

  1、作者39岁写此文,可为何文中以醉“翁”相称?找出有关语句说说理解。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作者自称醉翁,他可是真“醉”?

  3、明明写自己,可为何偏偏用了第三人称,从称谓的变化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四)拓展延伸、体验反思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对社会现实,或愤世嫉俗,退隐,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进退皆忧,以天下为己任。欧阳修,屡遭嫉恨,被贬滁州,却能够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范仲淹陶渊明刘禹锡李白杜甫龚自珍

  你更欣赏哪种人生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并且强调联系生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故设置这一环节,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甚至是辩论,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初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五、说板书

  醉翁太守

  乐

  欧阳修

  资料链接

【《醉翁亭记》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醉翁亭记的原文及译文07-22

《醉翁亭记》译文及原文注释05-21

醉翁亭记原文及其译文07-26

关于醉翁亭记原文及译文06-22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与译文09-24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译文注释赏析05-24

《醉翁亭记》译文09-12

醉翁亭记译文赏析05-22

醉翁亭记古诗译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