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六上语文诗经采薇ppt

时间:2023-03-26 03:04:47 采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上语文诗经采薇ppt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六上语文诗经采薇ppt

  教材分析:

  《采薇》出自《诗经小雅》,八年级语文下册节选了其中一段。《采薇》是一首描写戍边士卒生活的诗,诗中主要抒写了兵士们戍边作战的艰苦生活及其思乡之情,课本所选一段则主要写士卒归乡途中抚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伤。

  设计理念: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本着新课程提倡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我们应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知识与能力获得的过程。

  学生分析: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对八年级的学生,此前接触了一此古代诗歌,但对古体诗歌了解不多,因而课堂上老师将引导他们,并努力为他们创设宽松、和谐气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给他们以最充分的表现机会和最广阔的施展空间。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3、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3、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教学难点:

  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背景知识(该项内容可让学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据情况作必要的补充。)

  《诗经》和“〈诗经〉六义”

  师:请同学们将搜集到的关于《诗经》和“〈诗经〉六义”的知识和大家分享

  生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结,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三百)。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生2:根据音乐的不同, 《诗经》可分为《 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大多是时代较早,以歌颂为主的诗,共31篇;时代较晚的民歌以及一般贵族的雅乐称“小雅”,共74篇

  生3:“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3、学生朗读,整体把握

  师: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生1:我觉得这首诗歌抒发了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

  生2:这首诗表现了士兵们的悲伤心情。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师:诗中的地点是?

  生:归乡途中。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师:谁能再说说?

  生3:这首诗主要写士卒归乡途中抚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伤。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4、自主学习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师:下面请同学们疏通词句,掌握主要内容。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教师请三名同学疏通词句,从而使学生了解文意)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

  5、合作探究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方法去读去看,答错了不批评,然后再分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汇总。)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生1:“杨柳依依”句回首往事,“依依”写出了柳枝随风摇曳之状。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生2:这一句也表现出戍卒对家乡依依难舍的眷恋之情。

  师:说的很好。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生3:“雨雪霏霏”句抒发了归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师:天气怎么样?

  生4:不好,下雨,下雪。

  师:阴霾的天气,纷纷扬扬的雪花,有力地烘托出人物沉重抑郁的心境。

  师:古人对这两句诗做出了高度的评价,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评价的吗?

  生5: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生6: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生7: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师评: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师:其他几句呢?

  生8:“行道迟迟”一句书写了戍卒归程之艰难及其心力交瘁的境况。

  生9:最后一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直抒胸臆。抒发了悲痛的心情。

  师:前三句既是写景写境,又是抒情,融情于景,寓情于境,情与景与境交融,相映成辉。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6、探究艺术特色

  巧用叠字叠句,或抒忧愤感情,或描摹事物状态,或绘自然景物的特征,都非常准确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表现力,声调和谐,增添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7、交流延伸

  ⑴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⑵将你的诗先在小组交流,修订后,再在全班交流。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⑶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情的诗歌散文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

  拓展阅读:《采薇》鉴赏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这是一首描写戍卒出征还归的诗,是历来为人称颂的名篇。

  全诗共六章。前五章为第一大部分,是戍卒对昔日服役思归的回忆;第六章为第二大部分,写戍卒归家途中遇雪而心中悲哀的苦况。两部分互相映衬,互相生发。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根据《诗序》说:“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遗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以“采薇”起兴,按照朱熹《诗集传》的说法,也许是“以其出戍之时采薇以食,而念归其日之远也。”故诗的前三章以薇菜的“作止”、“柔止”、“刚止”三种变化,从薇菜的“作”(初生)、“柔”(柔嫩)、“刚”(坚硬),表示时间的推移,重叠了三次“曰归曰归”,表明期待已久,归而未得,单调、烦燥、不满的心情溢于言表。下以“岁亦莫(暮)止”、“心亦忧止”、“岁亦阳止”三句相承接,把忧愁、还归和时光荏苒用复叠的方式连在一起,反复以“欲归不得——一年将尽——我心忧伤”渲染出一种怅恨哀怨的气氛。心忧而且岁暮,眼看着物候迁移,自己久戍未归,这种凄苦的心情是十分感人的。而这种感人的忧愁之情又通过“忧心烈烈”、“忧心孔疚”表现得无可遮拦。

  时光白白流逝,一年又到了岁暮,思归未得,戍卒的心情本已十分凄苦,何况还“载饥载渴”,更进了一层。加上“我戍未定”,也“靡使归聘”,不仅军旅生活饱尝饥渴之苦,且驻防营地也不固定,当然也不能派人回去通个音讯,这更使人产生不定的心绪,无可依傍,也无可慰藉。心忧岁暮,征人望乡,但作者不由想到自己是“靡室靡家”。靡室靡家,不是说自己真的没有家室,而是说,虽然有家,但因自己久戍在外,骨肉分离,不能与家人团聚,因此,有家也等于没有家了。“王事靡盬”,战火未熄,不暇危坐安居,全是因“玁狁之故”。这里叠用了两次“玁狁之故”,不仅点明久戍不归、心忧如焚和载饥载渴的原因,且以决心抵御外侮的愤激语气,与前三章中岁暮望乡的忧愁之情取得某种平衡,并转入下章对军旅生活充满昂奋的回忆,振起全篇,请看以下两小节:

  起句用常棣花起兴,以“彼尔维何”和“彼路斯何”两个设问句导入,以常棣花之绚烂美丽,喻我方高大的将帅之车,在形象、色彩上兼有与薇菜起兴对比之意。描写将帅戎车,诗人把镜头对准了最能体现军队精神面貌的战马。戎车既驾,车驾前的马是“四牡业业”,“四牡{马癸}{马癸}”“四牡翼翼”,以“业业”、“{马癸}{马癸}”、“翼翼”表现驷马之高大、威武、强盛和训练有素。从“君子所依,小人所腓”中可知,这些高大、威武、训练有素的战马不仅是军队精神面貌的反映,且是作战时将帅的凭依和士卒的掩护,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标志。高头大马后面,是搀着强弓、手持利刃的士兵,“翼翼”四牡配上“象弭鱼服”,保持“岂不日戒”、“岂敢定居”高度警惕性的士兵,显示了“玁狁孔棘”情况下周朝反侵略战争的赫赫军威。因此,“一月三捷”既是当时作战情况的记录,也体现了战士的豪情和必胜的信心。战则捷,居则戒,与首章“玁狁之故”呼应。至此,全篇气势为之一振,诗人在凯歌般高昂的旋律中结束了自己的回忆。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末章写戍卒归途所见,以“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两种截然不同的季节特征,表现了今昔截然不同的悲喜感情。著一“昔”字,兼有概括、收束前五章回忆、开启下文的作用。而眼前景、口头语,不假修饰地淡淡道出,却又兴寄深微,自然天成。如方玉润《诗经原始》所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神伤,绝世文情,千古常新。”故东晋谢玄认为这四句是毛诗中最烩炙人口的佳句(见《世说新语·文学》),似不为过誉。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这首写边防戍卒服役思归的作品,将战事之频繁,戍卒之思归,军中生活之艰苦,抗击外侮的决心交织在一起,在爱国与眷恋家室,战斗的乐观主义精神与忧生嗟时的矛盾情绪冲突中,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战争生活和人民的战争心理,表现了战争生活的各个侧面,特别是末章情景交融,化景语为情语的写作方法,成了后世写作边塞战争诗努力追攀效法的楷模。

【六上语文诗经采薇ppt】相关文章:

诗经采薇赏析_诗经采薇赏析04-15

诗经 《采薇》10-14

《诗经·采薇》04-14

诗经采薇原文赏析 诗经采薇原文及翻译04-15

诗经·采薇赏析10-18

诗经《采薇》赏析04-01

诗经·采薇全文05-17

诗经采薇的主旨10-20

诗经采薇的节选06-19

诗经采薇节选的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