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欢迎来到瑞文网!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

时间:2021-12-22 18:53:14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 我要投稿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颁奖词吧,通过宣读颁奖词,可以让大众了解获奖对象的事迹以及所体现的一种超乎寻常的人格精神,从而取得一种教育的效果。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颁奖词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通用2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1

  钱七虎:为国作长城

  钱七虎,我国防护工程学家。7岁那年,父亲临终前叮嘱他“要干一番事业”,他铭刻在心。

  六十多年里,他参与了许多重大国防工程,他牵头制定了我国首部城市人防防护等级标准,创建了我国防护工程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了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工程防护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截至2022年,他资助了584位困难学生,将自己的院士津贴、获奖奖金、工资等捐助慈善事业累计超过1800万元。钱老说,“为国家和人民安全贡献心血,有价值”。

  颁奖辞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什么才是安全,

  不是深藏地下,构筑掩体,

  是有人默默把胸膛挡在前面。

  什么才是成就,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不是移山跨海,轰天钻地,

  是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是了却家国天下事,一头白发终不悔。

  事迹材料: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长期从事防护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创建了中国防护工程学科,建成了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创新研究群体。在国内倡导并率先开展了深部非线性岩石力学基础理论,以及深部防护工程抗核武器钻地爆炸毁伤效应的研究,填补了深地下工程抗核武器钻地爆炸效应的防护计算理论的空白。2019年获得“全国敬业奉献模范”;2019年,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 ;2022年,获颁“八一勋章” 。

  钱七虎长期从事防护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解决了孔口防护等多项难点的计算与设计问题,率先将运筹学和系统工程方法运用于防护工程领域。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2

  邓小岚:幽谷兰香远

  “没有歌声的童年,是很寂寞的。”2004年,邓小岚来到河北马兰村义务支教,教授音乐,募集乐器,组建合唱团。十几年间,一批批孩子走出大山,站上更大的舞台,而邓老师温暖的目光始终未曾改变。如今,邓老师又“回到”了马兰,守望着她牵挂一生的地方。

  颁奖辞

  你把自己留给一座小小山村,

  你把山村的孩子们送上最绚丽的舞台,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你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离开。

  山花烂漫,杨柳依依,

  为什么孩子的歌声如此动人?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因为你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邓小岚事迹材料

  马兰村位于阜平县城南庄镇西部深山区,这里曾是《晋察冀日报》报社所在地,是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诞生地。当年,邓拓任报社主编,在敌人扫荡中一边游击,一边办报纸,没有一天停止过,这里曾创造了“用八匹骡子办报”的奇迹。邓小岚出生后被寄养在离马兰村很近的麻棚村老乡家里生活了3年。缘于个人身世、父辈情结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邓小岚一直把这里视为第二故乡,她说:“我就是马兰人。”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997年,邓小岚第一次回到马兰村,看到村里的情况,觉得应该为马兰村做点儿事情。她每年的退休金3万多元,有两万元用来帮助马兰村。她通过努力在村里盖了7间校舍,又积极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学费问题,还帮助村里搞起了红色旅游。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邓小岚说,她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看着孩子们站在台上演奏的时候。1999年邓小岚退休以后,回到马兰村住下来,默默为村里做事,先后帮助该村翻建学校、修路种树、改建水冲式厕所、救助贫困户和贫困学生、发展旅游等,她还为马兰小学捐献了小提琴、手风琴等乐器,义务为学生们上课,教他们学习乐器、绘画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邓小岚的悉心指导,孩子们已经能够演奏复杂的乐曲,唱功也明显提高。2010年8月,马兰村小乐队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优秀特长生艺术节开幕式,孩子们表演的器乐合奏《美丽的家园》和《欢乐颂》,赢得了在场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她带着马兰小乐队成员参观过鸟巢。

  山村小乐队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邓拓长女邓小岚马兰村扶贫助学点滴录

  在河北省西部革命老区阜平县,有一座叫马兰村的小村庄,它的四周群山环绕,峡深谷幽。但是,寂静的村庄里经常传出小提琴、手风琴、吉他、电子琴演奏的美妙旋律,而这些优美的旋律,竟然出自一个个十来岁的山村孩子之手。他们的老师,是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的60多岁的公安科技干部邓小岚。

  邓小岚的父亲邓拓,是我国新闻史上的一代英才,也是中国新闻家,曾任《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邓拓率领《晋察冀日报》的人员,躲开敌人的围追堵截,辗转于马兰村所在的太行山地区,坚持边战斗边出报,创下了中国新闻史上的奇迹。她的母亲丁一岚也曾是《晋察冀日报》的一员,还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第一任台长。

  邓小岚就是在这样的战争环境中出生的。或许由于个人的身世与父辈的情结,邓小岚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眷恋。退休以后,她一心想了却心中的夙愿,好好回马兰村去看看,看看养育她的乡亲们,看看久违的山川大地。

  持守而美丽

  跟邓小岚去马兰,印象最深的是邓小岚培养的那些山村小乐手。看着他们演奏《欢乐颂》、《蒙古小夜曲》这些高雅音乐时快乐、自信的表情,你会感到,邓小岚用音乐带给孩子的绝不仅仅是音乐的启蒙和一时的欢乐,而是心灵的感召和人格的重塑。它对这些在贫困山区长大的孩子们来说,肯定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在许多人为金钱、名利忙忙碌碌的时候,邓小岚却始终保持着五、六十年代人们的那种单纯、向上、朴实、执着的气质。作为一个平凡的个人,她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她用自己的身体力行,长时间默默地实践着父辈们的理想,为了祖国新一代的健康成长,无私地奉献着。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人,因为持守而变得美丽。”邓小岚就是这样的人。

  音乐教育志愿者

  2022年2月4日,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44位来自太行山深处的孩子用天籁之音演唱了希腊语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这群在鸟巢体育场内唱响世界的孩子们背后,是默默耕耘十余载,无私奉献的音乐教育志愿者老人邓小岚。十几年来,每年数十次往返于北京和地处太行山深处的马兰村,为改善当地孩子的读书环境,让山里的孩子感受音乐的美好而尽自己的一份爱心努力。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3

  杨宁:山川展画图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西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杨宁,曾是名大学生村官。一次走访,她看到乡亲三人分吃一碗粉,下决心要当“脱贫领头人”。经历三次失败后,她自掏腰包,免费提供稻谷肥料,发动村民种紫黑香糯,终于大获丰收。

  2020年,杨宁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她组织村里的留守妇女,成立了苗阿嫂种养专业合作社,种植家乡特色产业。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020年,江门村32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今,村民年均收入13年里翻了10倍多。

  颁奖辞

  连就连,连上书记结对子。

  莫看女娃年纪小,

  敢卖婚房种新田。

  连要牢,担子虽重娃敢挑,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苗乡今年多喜事,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紫了糯米撑荷包。

  牢又牢,党和乡亲我作桥,

  后有党员千千万,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不怕弯多山又高。

  事迹材料:

  2010年,杨宁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安陲乡江门村,当起了大学生村官,在村里一干就是6年,用心为村里的老人、残疾人、瘫痪病人、留守儿童等解决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赢得了群众的真情拥护。

  2016年,杨宁决定通过网络渠道推广、销售村子里的农副产品,分享大苗山的美食和文化。很快,杨宁和6名大学生村官成立了融水县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共同建立起“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和微信公众号,并通过大学生村官们的微信朋友圈,做起了“微商”。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017年,她被群众一致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她全心全意为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带领328户贫困户发展高山泉水西瓜、高山水稻等特色产业,并创办了“苗阿嫂”品牌,通过品牌销售农产品,使户均收入增加3200多元。带领农村创业青年成立了“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3年销售贫困户特色农产品900多万元,带领江门村94户326人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降低到0.05%,实现整村脱贫。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她在6年大学生村官任期结束后选择留在基层,带领村里94户326人成功脱贫,实现整村摘帽。她带领贫困户发展高山泉水西瓜、高山水稻等特色产业,成立泗维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销售农产品900多万元。

  “留在城里,还是回到小山村,这是一次艰难的抉择,我彻夜难眠。大苗山养育了我,或许我可以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出一份力呢?”2010年7月,大学毕业的杨宁在收到南宁市一家农资公司录用通知的同时,也了解到家乡正在选聘大学生村官。几经思考,杨宁下决心回村里当一名大学生村官。十多年后,从穷乡僻壤的深山苗寨,到如今瓜果飘香的美丽乡村……看着家乡的巨变,杨宁觉得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我无悔当初回乡的选择,农村广阔天地真的大有可为。”杨宁说,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到农村来,有人才才有更美好的未来。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4

  沈忠芳:无名草更芳

  沈忠芳,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他曾目睹日军轰炸家园,于是报考飞机设计专业,渴望保卫祖国;毕业后,他投身导弹研制,从此隐姓埋名60余载。他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

  颁奖辞

  从无到有,从近到远,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从长缨在手,到红旗如画。

  这一代人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从没有在乎过自己的得与失,

  这一代人

  一辈子都在磨砺国家的剑与盾。

  今天,后辈们终于能听到你们的传奇,

  隐秘而伟大,平静而神圣。

  事迹材料: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沈忠芳,1992年1月任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1993年1月任B610总指挥,1996年10月任B611总指挥。他长期从事飞行器系统设计研究工作,先后完成车载红缨五号超低空防空武器系统试验样车、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B6系列武器系统等研发、指挥工作,为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高中毕业的沈忠芳考入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他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亲手设计的飞机,能够保卫祖国的领空。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这里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1958年,沈忠芳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在这儿工作。当时,美军派出最先进的U2高空侦察机,大摇大摆的侵入我国领空,搜集情报。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它的飞行高度是21000米左右。我们现役的飞机飞不到那么高,炮更打不到那么高,怎么办?为了摧毁U2,我军开始研制地对空导弹系统。一次又一次反复实验,付出终于迎来回报。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地空导弹“红旗—号”横空出世。

  西方国家,他们以美国为首对我们封锁,中央指导我们只能自力更生为主,艰苦奋斗,所以主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我们的武器系统。这个很重要,(核心技术)买是买不来的。

  30岁的沈忠芳又开始参与“红旗二号”研制。新型地空导弹的研究工作量很大,难度也大。为了拿出最优的方案,几百名科研人员始终艰苦奋斗,同时也在争论不休。

  1967年,随着“红旗二号”导弹的研制成功,迈出我国自主研制防空导弹的关键一步。随后几年,在沈忠芳的带领下,他所负责的导弹型号在很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成功完成了4次飞行试验考核,其中8项成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92年1月,沈忠芳被任命为第三代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型号总指挥。经过一次次挑战,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全面完成了攻关任务,突破了五大关键技术,取得了九项科研成果,使得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迈入了正轨。这标志着我国防空导弹研制水平跨入到世界领先行列,大幅度提高了我国防空导弹体系对抗能力和国防的实力。

  作为中国国防中国航天武器事业的建设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深深地印在沈忠芳心里。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对党忠诚,不负民族。国士无双,无数像沈忠芳这样为中国航天武器事业而隐姓埋名的英雄们,他们是真正的大国脊梁。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5

  徐淙祥:欣欣田间麦

  1972年,高中毕业的徐淙祥回到家乡。“为了种好粮,俺能不要命”,进行高产试验时,他从早到晚蹲在田里,用放大镜观察小麦长势和虫情,用笔记本记录风速雨量……就这样,他的农田平均亩产1000斤,还将50多年的种地经验分享给村民。

  颁奖辞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饿过,所以懂得温饱,

  拼过,才更执着收获。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种了一辈子庄稼,

  现在赶上了好年景。

  禾苗在汗水中抽穗,

  稻麦在农机下归仓,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珍惜陇亩颗粒,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心怀天下仓廪,

  你是泥土上的黄牛,

  夕烟下的英雄。

  事迹材料: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全国种粮标兵、全国科技兴村带头人。中央文明办发布12月“中国好人榜”,徐淙祥被评为“敬业奉献好人”。2022年9月14日,“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植能手)在山东省乐陵市落幕。安徽的徐淙祥获得第一名 。2022年12月,被评为2022年度安徽“十大新闻人物”。2023年1月,获得“2022三农人物年度致敬种粮人”荣誉称号。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6

  银发知播:千秋不老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天文、物理、文学、美学,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大学……这群爷爷奶奶在网课直播间里,欢脱幽默地传授硬核知识。他们是老师、院士,将毕生所学通过网络授以青年,用日复一日的耐心播下知识的种子。

  颁奖辞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春蚕不老,夕阳正红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没有墙壁的教室

  不设门槛的大学

  白发人创造的流量

  汇聚成真正的能量

  知播,知播

  传播知识与文化

  始终是你们执着的方向

  事迹材料:

  他们是借助互联网免费教授知识的老人,一群充满智慧与人生阅历的爷爷奶奶!虽然高龄却玩转网络,将毕生所学授以青年,时光不老他们不老。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把一生都献给了探月工程。如今,虽已银发满生,他依然选择发光散热,迫切地想把一生所学,传递给更多的人。他说——“我年纪大了,但还是能适应一口气讲下来两个半小时,大家听得有意思,我就受到很大的安慰和鼓舞,也就不觉得累了。只有让更多的人,保持一颗热爱科学的心,才能激发科学事业的无限活力。”

  年过八十的「深海勇士」:“相比南海,我还是个小孩啦”

  汪品先,87岁,海洋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是今年已有87岁高龄的汪品先院士,他是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同时,他还是第一位在短视频平台开设个人账号的中科院院士。

  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用短视频为网友科普海洋知识,百慕大三角的秘密、海枯石烂是否真的存在、世界上真的有海怪吗......有趣的话题加上通俗易懂的讲解,为无数网友打开通往深海的世界,很快就吸引粉丝百万。

  能听到中科院院士讲课,网友激动地表示要把这段经历写进简历......

  除了趣味科普,更让人们钦佩的是汪院士的成就与人生态度。

  汪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海洋,见证并推动了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然而到了本该享乐的耄耋之年,他依旧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从早工作到晚,还抽空写书、做科普视频。

  中国深海科考研究起步晚,汪院士年轻时没有相应工作条件,一直到他退休后才迎来科研事业上的重大突破。于是在该退休的年纪,他选择坚守在科研的一线: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63岁参与中国第一次国际大洋钻探,那时他已是船上年龄最大的人;

  75岁主持中国南海深部过程研究,带领30个研究单位、700多人次、研究了八年;

  82岁跟随“深海勇士”下潜南海,9天3次,深达1400米,成为全世界深潜者中,年纪最大的那位。

  汪院士曾说,70多岁时想干到80岁,80岁时想干到85岁,到了85岁,又想干到90岁。深海研究,对他来说,是一辈子的事,哪怕已经高龄,也要“甩开膀子干”,奉献给祖国的海洋事业。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在一档节目中,主持人问汪院士,为什么八十多岁的高龄还要冒险下深海,他风趣地答道,“南海到现在三千万年啦,相对于南海的年龄,我就还是个小孩啦”。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大概这就是老去最好的样子,无论什么年纪,只要始终对世界抱有旺盛的好奇,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坚持自己热爱的事,就能永远拥有年轻的心态。

  硬核「科学姥姥」:带网友走进“科学大观园”

  吴於人,73岁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身穿工装马甲,头戴挂绳眼镜,再加上一头偶尔有些“不羁”的灰白短发,就构成了粉丝们口中的“吴姥姥”。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吴姥姥”本名吴於人,今年73岁,退休前是同济大学的物理学教授,退休后她注册短视频平台的账号,通过各种有趣的科学实验给网友科普物理知识。

  吴教授的“硬核科普”视频超出了网友们的想象,什么宇称不守恒定律、冲量定理、电磁感应现象、宇宙射线......听起来“高大上”的物理知识,在她的演绎下都变得生动有趣。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为了更方便大家理解,她用的道具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件,锅碗瓢盆、鸡蛋花生、羽毛球拍、甚至还有扫把,她最常穿的马甲像是哆啦A梦的魔法口袋,随时都能从兜里掏出各种神奇道具。

  在视频里,她更像一个活泼的小孩,爬梯子、甩棍子全都不在话下,爽朗的笑容、干脆利落的讲解,再加上脑洞大开的实验,让网友亲切地称她为“硬核科学姥姥”。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做物理科普这件事,吴教授已经坚持了十几年的时间。在学校教学时,她发现很多学生都对物理有畏难情绪,她意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吴教授对物理的兴趣源自小时候,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工作者,让她从小就受到熏陶,进入同济大学后,更受到同济老一辈物理人的影响,她深知兴趣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物理不是死做题,不刷题也能学好物理”。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吴姥姥幽默解读自己的视频风格:尽量避免专业名词出现,以免“吓到大家”。

  如今,吴教授的账号已经获得四百多万的粉丝,视频最高点赞达几十万。她用风趣幽默治好了粉丝们的“物理恐惧症”,也让神秘的物理学走入普通人的世界。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吴姥姥”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在科学的世界里,我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无知,又有那么多引我感兴趣的东西,我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吴姥姥进科学大观园。”

  虽然已经迈入70岁的大关,发布数百条的视频,但吴教授现在的视频脚本仍然是自己写,一旦有想不通的地方,还会跑去与其他教授讨论。

  她说,“只要还有精力,我就会一直做下去。”她将永远对未知的事物保持好奇心,也会将这份好奇心传递给更多的孩子。

  直播间里的「扫盲人」:“我会一直教到自己播不动的时候”

  杨维云,73岁,退休语文教师。杨维云奶奶的直播间十分朴素,一块黑板、一盒粉笔、一根教鞭,就是“喜洋洋拼音课堂”的全部教具。

  杨奶奶今年73岁,是一名退休语文教师,退休前,她教了近50年的书,退休后,她又开辟了新方式——通过直播教网友学拼音、学汉字。

  和拼音打了一辈子交道,退休后的杨老师又在幼儿园干了好多年,一直到几年前,才回归退休生活。但她还是不想闲着,自己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学习拍视频,原本只是想分享生活,后来又想到,为什么不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呢。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她把自己想在网上开拼音直播课的事情和家人说了,最开始他们并不支持,担心她的身体撑不住,但她很坚持,“这就是我的爱好嘛,忙了一辈子,不做点事情好无聊的。”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最开始只有几个人观看,一直到两三个月后,越来越多的人涌进直播间,观看人数常常破万。杨老师原计划教学龄儿童,没想到来她课堂的反而更多是成年人。

  他们中有家庭主妇、农民、工人,有正当壮年的中年人,也有72岁的老人。很多人由于家庭条件或是其他原因,没有机会进入学校,因为不识字,生活常常遭遇很多不便。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杨老师的直播间成了他们免费学习的课堂,老师虽然头发白了,但精神矍铄,讲起课来声音洪亮,她还经常和学生连麦,逐字为他们纠正发音。有人担心自己学不会,有人害怕自己学得慢,杨老师就耐心地鼓励他们,她最常说的就是,“不识字的朋友别着急,我们一起努力哦”。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直播授课成了杨老师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每到那个时间点,就该去做这件事了。”

  晚上直播结束后,她还会继续录制短视频。因为不会剪辑,拍视频只能一条过,不满意就重拍,一直到成功后才去睡觉。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过去的两年里,杨老师以每天至少一场的频率直播,每场都要播2到3小时,而她几乎从未间断,如今已经教了几千个汉字。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在她的直播间学习,并且因为学会识字,生活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性。看到这些变化,杨老师十分欣慰。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着,即便是感动中国颁奖的晚上,她仍然在直播授课。在她看来,这件事让她在晚年依然能够发挥价值:

  “一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还能帮到别人,挺值的。”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这让我觉得自己对社会还有用,只要他们还需要我,我就开播,一直教到自己播不动的时候。”

  除了这三位可爱的爷爷奶奶,“银发知播”群体还有很多人: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82岁的山东退休教师王广杰在直播间分享电工和物理知识,从实用技巧到理论知识,备受网友好评。还有更多和他们类似的老年人,在步入晚年后,他们依旧在用自己的方式发挥余热。他们打破了社会对“老年就是无用”、“老年人会被社会抛下”的固有观念,展现出不输年轻人甚至远超年轻人的精气神。

  我们为他们的故事所打动,不是为他们获得了多大的成就,而是被他们身上昂扬的热情与蓬勃的生命力所打动。

  他们让我们看到,年龄不是阻碍,也不是限制。只要坚持热爱,在晚年依旧能够绽放人生的精彩。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高龄不是阻碍,初心始终未曾遗忘。有人说,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这个世界最有热情的人。这份热情来源于我们对知识的探索、对身份的责任、对理想的敬畏,以及想要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的心。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7

  徐梦桃:梦想无时休

  北京冬奥会上,31岁老将徐梦桃带着钢钉出场,凭借完美一跳夺冠,成就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全满贯。此前,伤病困扰的她曾萌生退意,但“狠心”的父亲告诉她“不差这一步”,一定要坚持下去。最终,她以女子决赛最高分108.61分夺冠!

  颁奖辞

  烧烤炉温暖的童年

  伤病困扰的青春

  近在咫尺的金牌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最终披上肩膀的国旗

  全场最高难度

  这是创纪录的翻转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更是人生的翻转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梦之芒芒,切切其真

  事迹材料:

  徐梦桃,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队队员。1998年,中国女子空中技巧队开始出征冬奥会,24年了,共获得5枚银牌,因此有了“收银员”这么一个戏谑的称号。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014年徐梦桃出战索契冬奥会时获得了银牌,也成为“收银员”中的一员。

  备战北京冬奥这四年比之前更艰难。年龄越来越大,加上切除掉如此多的半月板后,膝盖没有了缓冲带,基本上是两块骨头在摩擦了,当从高台上跳跃落地时,无法想象会给腿部带来多大的冲击和伤害。

  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徐梦桃在空中技巧世界杯分站赛芬兰和加拿大赛场先后夺冠,个人职业生涯的世界杯冠军数达到27个,成为世界第一人。只差一枚冬奥会金牌,来成就她职业生涯的全满冠。2022年2月14日,她站在了北京冬奥会的决赛场上,31岁老将徐梦桃带着钢钉出场,凭借完美一跳夺冠,成就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全满贯。此前,伤病困扰的她曾萌生退意,但“狠心”的父亲告诉她“不差这一步”,一定要坚持下去。

  最终,她以女子决赛最高分108.61分夺冠!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013年,徐梦桃获得挪威世锦赛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赛冠军;次年获得2014年索契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赛亚军 ,这也是她个人冬奥会历史上的第一枚奥运奖牌。截至2022年10月,徐梦桃共获得世界杯奖牌57枚(其中金牌34枚),拥有世界第一的难度动作,总积分排名世界第一;是世锦赛奖牌最多运动员(5枚金牌)、女子最高得分纪录保持者。2022年2月20日,徐梦桃当选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11月,获得“2022博鳌青年领袖·青年梦想者”荣誉称号。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8

  陈清泉:强国尚功勋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陈清泉,中国香港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982年,在香港任教的他预判出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以此为研究方向,希望帮助祖国抓住机遇。他创造性地把汽车、电机、控制等技术融合到一起,形成一门全新学科。幼时经历动荡的他,渴望为祖国贡献力量,“是光荣的”!

  颁奖辞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汽车曾经改变世界,而你要改变汽车。

  中国制造,今天车辙遍布世界,

  你是先行者,你是领航员。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在新能源的赛道上,驰骋了四十多年,

  如今,

  你和祖国,正在超车。

  事迹材料: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陈清泉,1937年1月14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马吉朗市,籍贯福建漳州,电动汽车、电力驱动和智慧能源学专家,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乌克兰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香港工程科学院副院长。

  陈清泉于1957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1957年—1971年任教于北京矿业学院;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进修班;1971年任职于上海先锋电机厂;1976年任香港电灯公司研究工程师;1976年—1980年任教于香港理工学院;1982年获得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任教于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1994年—2000年任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主任;1996年当选为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和乌克兰国家工程院院士;2001年当选为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2002年任香港工程科学院副院长;2010年12月任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陈清泉主要从事电动汽车、电力驱动、智慧能源、四网四流融合领域研究。

  主要科研成就:

  陈清泉提出了电动汽车研究核心和总体指导思想,将汽车技术,电机技术,电力驱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现代电动汽车学奠定了基础,使现代电动汽车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陈清泉提出了电动车的工程哲学,揭示了电动车的系统集成与优化设计规律,发明了多种电动车专用的特种电机及其控制装置,研制了多辆不同类型的电动车;其主要发明有高性能电机、特种电机,、电动车系统优化、电动车电力驱动系统、智能标测系统、电池智能管理系统、能源智能管理系统、电机磁场分析优化等。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002年,陈清泉创办了国际高等研究院。

  截至2021年10月,陈清泉已撰写发表科技论文450余篇,著有专著17本, 其主要论著有《煤矿电工手册》《现代电动汽车技术》等。

  人才培养:

  针对大学的使命,陈清泉凝炼为“传授知识—教学;发展知识—科研;应用知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一流的大学,并不取决于拥有多好的物质条件,而在于拥有的那股精气神。向整个社会传递出理性、科学、上进、正直、善良、宽容、博爱……一个学术殿堂的灵气不仅在于大楼,而更加在于大师、大爱,在于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在于崇尚学术自由、崇尚道德、崇尚爱国主义;在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要想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首先就要有肥沃的土壤和新鲜的空气。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陈清泉编著的《现代电动汽车技术》一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教材。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9

  陆鸿:人生贵自强

  江苏小伙陆鸿,幼时因病导致脑瘫。埋怨过、消沉过,但不愿成为家人累赘的他,开始摆摊、开店、学影视后期,练就一手绝活。2017年,他带领残疾人做自媒体、开网店。如今,他的工厂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永不服输!”

  颁奖辞

  有人一生迟疑,从不行动;

  而你从不抱怨,只想扼住命运的喉咙。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能吃苦,肯奋斗,有担当,

  似一叶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

  如一株小树在万木前迎来春光。

  在阴霾中,你的笑容给我们带来力量。

  事迹材料:

  苏州市缘跃纸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他因幼时的一场高烧留下了严重后遗症。从小到大,从学习到工作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当他职高毕业后,当初的定向工作单位却因为他的残疾将他拒之门外。他四处找工作,却屡屡碰壁。面对困境,他没有消沉,而是下决心自主创业找出路。经历了无数次摸爬滚打,陆鸿从卖开水、修自行车起步,到开照相馆,逐步发展到摄影、相册加工、纸质影集生产。一共才30多位员工的加工厂吸纳了 21 位残疾人就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陆鸿为21个残疾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

  因幼时高烧导致的小脑神经受损,身体残疾的他中专毕业后却到处找不到工作。父亲病重逝世、家庭的困顿,使得他下定决心自主创业。经历了无数底层职业的摸爬滚打,他靠着自强拼搏,将生意从开照相馆、做电子相册加工,逐渐拓展到纸质影集生产。又从6人的家庭小作坊,发展到目前拥有35位员工的实体相册加工厂。他不但用自己残疾的身躯挑起了养家的重担,还为21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在陆鸿的带领下,相册工厂2022年的营业额达到了近1400万,比疫情前翻了整整一倍。现如今,陆鸿的工厂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

  幼时高烧成脑瘫 生活的打击又接踵而至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975年,陆鸿的母亲盛文娟从盛泽嫁到了平望。因为丈夫患有先天性气管炎,这个刚成立的小家庭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几年后,陆鸿的降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许多欢乐。但是,命运却给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陆鸿10个多月时,因高烧不退被送去医院诊治,医生诊断后,说是菌痢引起的中毒性脑炎,即便救活也会留下严重的残疾。在母亲的坚持下,陆鸿终于被救活,但是却如医生所言,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小脑指挥神经失常。到了该走路的年龄,他仍旧跌跌撞撞走不好,言语交流也很不流畅。

  童年时代,他常常被小伙伴嘲笑为“傻子”,也没有人愿意跟他一起玩。陆鸿虽然心里难过,但他一直很努力地读书。因为生病导致手指功能受损,他写字特别慢,每次考试常常来不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题。但是他却以顽强的毅力,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最终顺利考入了一所承诺包分配的中专,毕业后,就可以有定向的工作单位接收。然而,毕业时,现实却又开了无情的玩笑,全班其他五十几个人都被用工单位接收了,唯独他因为残疾而被拒之门外。

  求职屡屡遭拒,父亲却在此时病情加重。陆鸿的父亲想把去医院看病的钱省下来留给陆鸿,却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她说:这钱还是要给你治病,儿子是残疾人,你才是家里的顶梁柱。

  顶梁柱这三个字,深深地刺痛了陆鸿。他感到很心酸,父母亲为他付出这么多,而他却只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傻子”。他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拼命努力,成为这个家庭的顶梁柱。

  没有手艺、没有本钱,他就选择先去跟亲戚学门手艺。先是去了芦墟的叔叔那里,跟着学“敲白铁皮”。两年学徒工期满后,陆鸿回到家乡,母子俩在自家门口摆起了自行车修理摊。半年后,他们又借钱买了个小面门,添置了锅炉,做起泡开水的生意。这以后,陆鸿一边烧开水卖,一边敲白铁皮,而盛文娟则利用这个小店面,起早贪黑地做早点买卖。无论学敲白铁皮、修自行车,还是烧锅炉、做开水房的小本经营,陆鸿都非常的用心,他明白,自己在起跑线输了,必须要加倍的努力,才能得到平常人轻轻松松就能得到的东西。

  身残志坚搞创业 拼搏的人才能扼住命运的.咽喉

  陆鸿的事业出现转机是源于一台旧电脑。为了锻炼他的脑力,陆鸿的妈妈花了300元钱买一台旧电脑。没想到,陆鸿在玩网络游戏时,结识了中央电视台一名电视特效后期制作主编,那位主编教给他一些后期制作的知识,陆鸿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从学习后期制作开始,他慢慢接触到了电子模板。之后,看到电商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嗅到了商机的他便大胆的在淘宝网上开出了自己的“模板”店,因为价廉物美服务好,销量还不错。

  如果说,陆鸿的事业出现第一次转机是因为巧合,那么出现第二次转机则是因为他的真诚和善良。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一次,苏州的一位老教授找到陆鸿制作电子相册,说要送给老伴,作为50周年结婚纪念日的礼物。陆鸿看到老教授行动不便,还跑那么远的路来,说什么也不肯收他的钱。陆鸿的真诚打动了老教授,他们成为了朋友。有次他问陆鸿有什么梦想,陆鸿说想开一个影楼。巧合的是,这名老教授是苏州老年大学的一名摄影培训师,得知陆鸿的心愿,他便提出,可以免费为他提供培训。陆鸿喜出望外,便跟着这位老教授从头学起,刻苦钻研、勤加练习,很快便上手了。此后,他试着开了一家名为“天使乐园”照相馆。因为他虚心谦让的性格和人性化服务的态度,陆鸿赢得了无数的回头客,照相馆的生意也越做越好,逐步走入正轨。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此时,已过而立之年的陆鸿终于靠自己的拼搏和努力,远离了贫困艰苦的生活,收入稳定了,家业兴旺了。但陆鸿并没有就此而沾沾自喜。回顾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当初找工作四处碰壁的绝望感,他还记忆犹新。今天自己的收入是稳定了,有了富足的生活,但是,社会上还有很多残疾人,他们是不是也跟当初的自己一样,苦于无法找到工作,觉得自己拖累了家人,很没用很自责。想到这里,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去帮助跟他一样的残疾人。于是,他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打听,并敞开自己的淘宝小店接受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前来工作。他与母亲、妻子一起,并为没有住处的残疾员工提供住宿,像家人一样关怀、照顾他们。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为了给家人和员工以更好的生活,陆鸿觉得不能只守着照相馆和网店,而是要不断的去拓展和延伸业务。于是,陆鸿尝试着开始经营制作影集相册的加工厂。他不断的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着自己的经营理念,并亲手设计制作,慢慢地在市场站稳了脚跟,相册品种从十几个小品种发展到目前的一千多个品种;从6人的小作坊,发展到有35人的小工厂。由于陆鸿在招收工人的时候优先考虑残疾人,他的工厂里现在共有21位残疾人。这个暖心的举动,也为他赢得了苏州市创业模范之星的光荣称号。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016年,他关闭了经营多年的实体照相馆, 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了精品相册的生产。2017年,在区、镇残联的大力支持下,陆鸿的小工厂搬迁了新的厂址。在这里,他拥有了近千平米的厂房,每天都有几百本手工相册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公司年净利润几十万元。他的工厂也俨然成了一个集残疾人生产、生活、文体活动于一体的残疾人之家。陆鸿说,我的理想就是让所有像我一样有理想的残疾人,都能有发光发热的地方。在他的工厂里,这些残疾的朋友相互鼓励、互相支撑,像一家人一样共同面对生活的困厄。还有不少残疾人慕名前来拜师学艺,像横扇的残疾人小陆、吴江的聋人朋友、盛泽的肢残人士等等,陆鸿都毫无保留地将技术教给他们。

  陆鸿说,自己曾经被别人喊作傻子,通过努力,别人开始喊他小陆、陆师傅。直到今天,很多人都喊他陆老板。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要肯努力,人生一定会发生改变。幸福即便来得晚些,但一定会来到。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10

  林占熺:寸草向春晖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是《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原型人物。为解决“种植食用菌就必须砍树”的世界级难题,他无数次试验,发明出以草代木培养食药用菌的方法;为科研,他的亲弟弟倒在了菌草栽培的一线,林占熺也在常年奔波中差点遭遇意外……如今,“菌草”已走出国门,为全世界脱贫致富提供了方案。

  颁奖辞

  咬定青山大地,立根黄沙破岩,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传递幸福,不以闽宁为限,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传播文明,不以山海为远。

  时不我待,所以只争朝夕;

  心系乡土,所以敢为天下先。

  你不是田间的野草,

  你是新时代滋养的大树。

  事迹材料: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菌草生态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菌草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菌草技术发明人。2006年获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称号;2011年担任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长期从事菌草科学的研究、菌草技术推广、扶贫、援外和国际合作等工作。

  林占熺于1986年发明的菌草技术解决了“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30多年来,林占熺一直活跃在菌草研发和推广一线,不仅帮助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种菇脱贫,还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菌草技术已被推广至全球106个国家,在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示范基地,并被联合国列为“和平发展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向全球推广。

  至2007年,宁夏共有1.75万户参与菌草生产,兴建菇棚1.75万个,菇农年均增收5000多元。如今,菌草已经走向106个国家,帮助解决饥饿、贫困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如今,林占熺仍坚持在菌草研究一线工作,对于自己的状态,他觉得就像是《西游记》主题曲中唱的那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11

  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张桂梅

  在深山里建一座女子高中,不仅仅让贫困的女孩子能够免费入学,还能让她们考上大学改变命运,这是一个女老师的梦想,她拼命干了十几年,让这些都成为了现实。

  颁奖词: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人物事迹:

  2002年,中学教师张桂梅为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开始四处奔波筹集资金。张桂梅想要创办一所专门招收贫困女生的免费高中,是因为当地贫困山区存在重男轻女现象,一些女孩上学困难。因为个人力量有限,张桂梅努力了五年也才筹集到1万元。

  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到北京开会,她把办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告诉了一位记者。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文章见报引起轰动,之后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9月,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张桂梅担任校长,并招来了16名教职员工。感觉自己梦想成真的张桂梅却很快发现即使女高免费,大山里的家长们还是不愿意把女孩送来读书。

  很多女孩就是这样被张桂梅从山区带到女高。但山区的女孩基础差,有的连小学都没上过,让她们考上大学困难重重。巨大的压力和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让张桂梅的身体每况愈下,她患上了肺气肿、肾囊肿、颅骨骨瘤等23种疾病。张桂梅每天靠吃止疼药坚持工作,拒绝住院治疗,她要把时间留给女孩们。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018年4月的一天夜里,张桂梅疼得失去了意识,一个小时后她被送往县医院抢救。以为自己将死的张桂梅熬过了那一晚,第二天上午张桂梅不顾医生劝阻又回到了女高。在学生面前她隐藏起重疾缠身的一面,她依旧是那个严厉的女校长。只有张桂梅自己知道,她是在与时间赛跑。华坪女高建校12年,已经有1804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本科上线率排名丽江市第一。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2年间,张桂梅走过11万公里的家访路,在崎岖的山路上,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也曾昏倒在路上,她把别人捐给她个人的钱和大部分工资累计100万元全部捐给了山区的女孩们。每个女孩后面都有一个家庭,每个女孩未来都将成为一名妈妈,张桂梅拿命在践行让女孩受高等教育就能改变三代人命运的初衷。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12

  张定宇:从平凡人,到真英雄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抗疫期间,无数平凡人毅然决然地冲锋在最前沿,夜以继日、拼尽全力,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在背后支撑他们的,是全体中国人民。来自全国各地的援鄂医护人员为湖北拼过命,他们是真英雄;千千万万志愿者和180万名环卫工人默默奉献、不畏艰险,他们是真英雄;战斗在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数百万名快递员积极出力、日夜奔忙,他们是真英雄……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正是无数向险而行、攻坚克难的平凡人,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如同一道道耀眼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之路。

  【颁奖辞】

  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

  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

  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

  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事迹材料:

  随队出征

  1997年11月,张定宇曾响应国家号召,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助阿尔及利亚。2011年除夕,张定宇作为湖北第一位“无国界医生”,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默加拉医院,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中国年。那天凌晨,他被一阵电话铃声唤醒。一名产妇子宫破裂出血,需紧急抢救。匆匆赶到手术室,做麻醉,稳定病人血液循环。不到30分钟,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紧接着,第二台剖腹产病人转到手术台,张定宇紧急给产妇侧卧位做腰麻。麻醉完成,快速输液,20多分钟,一个新生命诞生。看看表,已是凌晨4时15分。换下工作服,又有一位产妇胎盘早剥、出血,需要紧急剖腹产。输液、给氧、麻醉,手术……胎儿终于出来了,却没有心跳。心脏按压、吸引、气管插管、给氧,一阵忙碌后,手术室里又一次响起了婴儿的啼哭声。

  抗击疫情与病毒竞速

  2019年12月27日晚7时,像往常一样,张定宇仍在办公室工作。秋冬交替之际,是呼吸道疾病和常见传染病高发期,可今年格外稀少。虽是好事,却也有些不正常。张定宇心里隐隐有一丝不安。这一天,他邀了业务副院长黄朝林一起好好聊一聊。两人刚打开话题,手机响了,本市同济医院的一位专家语气急迫地说:“有一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肺部呈磨玻璃状,疑似一种新型传染病。第三方基因检测公司已在病例样本中检测出冠状病毒RNA。”

  鉴于这种情况,对方询问,是否可以将病人转诊过来。张定宇所在单位是武汉市唯一的传染病专科医院。相关法律规定,传染病要定点集中治疗。几个小时后,初步基因比对结果提示:这是一种类似SARS的冠状病毒。

  2019年12月29日下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出现7名奇怪的发烧患者,所述病状与同济医院那名患者类似。张定宇马上安排黄朝林副院长亲自带队,前往会诊,并叮嘱务必做好二级防护,出动专用负压救护车,又再三强调:每名患者单独接送,一人一车,直到深夜12时左右,才小心翼翼地把患者陆续接入金银潭医院南7楼重症病区。

  4天后,金银潭医院正式开辟专门病区。凭着多年专业经验,张定宇感到这个病不简单。他一边叮嘱医务人员加强防护,一边带领大家率先采集了这7名病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火速送往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检测。这不仅为中国抗疫提供了病原学方向,还为临床救治与疫苗研究争取了时间。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为什么要采集肺泡灌洗液?因为我们发现,一些病人在做咽拭子检测时是阴性,病情却在持续加重,肺部CT异常。我们怀疑病毒已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泡。”张定宇说,果不其然,病毒躲在肺泡里,咽喉检查根本不起作用。到后来,病人肺部斑点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病情进化凶猛——但究竟这是一种什么病毒,谁也不知道。

  在这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张定宇坦言,最大的挑战,就是病人数量激增与医疗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春节前后病人暴增,几乎每两天就要开辟一层新病区。这个病区要收满了,另一个病区就要准备清理、消毒,工作量非常大,每个人都绷紧了弦。”张定宇身后,从一个病区,到一栋楼,到三栋楼;护士从2小时交接班一次,延长到四五个小时一次;更恨不得把一个医生掰成两个人用……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最初一个多月,清早6点起床、次日凌晨1点睡觉是张定宇的常态。好几个夜晚,凌晨2点他刚躺下,4点就被手机叫醒。但他仍觉得时间不够用。

  妻子因感染新冠肺炎入院3天后的晚上11点多,张定宇才得空探望,相处不到半小时。“实在没时间,我很内疚。”张定宇说,“当时我在开车,一下子眼泪夺眶而出。我心里最害怕的就是失去她。我一直在想,我绝对不能失去你……”好在经过治疗,妻子痊愈出院。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张定宇说。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针对传染病治疗的关键难点,张定宇引进一系列先进设备,全面提高治疗水平,吸引广大患者——最精妙一步,是费尽千辛万苦,建立GCP平台。什么是GCP呢?简言之,就是新药试验平台,即在国家支持下,对所有预上市新药开展系统缜密的试验确证。这是庞大系统工程,需要专业的团队和设备,以及结构合理、人数众多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打造的平台在全国评比中,名列第二;2018年,又顺利与省疾控中心组建了耐多药病房,这些都为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在张定宇主导下,金银潭医院采取多种治疗方法。他们还探讨新思路,在国家专家组指导下,金银潭医院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鼻导管氧疗、高流量湿化氧疗、无创通气治疗等疗法。

  还有血浆疗法。大部分患者康复后,体内会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张定宇妻子康复后,经过身体检查,符合捐献血浆条件。2月中旬,她来到金银潭医院,捐献了400毫升血浆。很快,在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增加“康复者血浆治疗”一项。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遗体解剖,是寻找致死根源的最直接途径。凡有可能,张定宇都会走上前,真诚哀悼之后,苦口婆心劝患者家属。终于,有家属同意了——解剖获得的直接数据,给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张定宇冲锋在前,带领医院干部职工救治2800余名患者,其中不少为重症、危重症。

  “疫情是大考,功夫在平常”

  作为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风暴中心,回顾这三个多月(指2020年1月至3月)的战“疫”,张定宇反而颇为平静,“金银潭是一家传染病医院,工作经验让我们有很强的职业警惕性。疫情的确是大考,但功夫在平常。”

  张定宇总结了三个“功夫”,一是反复培训,军运会前,金银潭医院针对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进行了多次培训,包括十次的现场演练。全院的医务人员,包括行政、后勤都有培训的标准和流程,甚至转运过程都有严格的规范、明晰的责任,所有参与转运患者的工作人员都要采取严格防护措施。“许多疫情中提出的操作规范,我们平时就一直在做。”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二是思想动员,张定宇说:“党建工作不是虚的,而是要从精神上到思想上动员起来。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在工作中体现出了初心感使命感,所以安排工作时才能这么顺畅,大家才会主动地自觉地冲上去。”

  三是组织动员,张定宇发现,医院里不同科室的床位存在忙闲不均的现象,他几年前开始运用潮汐作业的思路提高医疗资源供给效率。在床位紧张的科室,按照病人的病情复杂程度,症状较轻、较常规的分流至其他科室,同时,接收科室高效地实现病房腾退和消杀,该科医生严格按照标准化治疗方案来治疗。2019年1月,武汉市发生比较严重的流感,感染科病床已满,在做好消杀工作后,结核科等其他科室马上接收流感住院病人。这为疫情中的跨科室作战打了“前站”。

  遗体捐献

  2022年9月,人民英雄张定宇决定捐赠遗体用于渐冻症研究。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13

  创办爱心厨房温暖无数人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

  王宁:在江西南昌一家医院旁边的小巷子里有一个特殊的厨房,每到饭点这里都特别热闹,空气当中混杂着各种饭菜的香味,虽然这里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但是却处处充满着亲情的温暖。

  颁奖词:

  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

  人物事迹:

  在这条两米多宽的小巷里,每天一到饭点就热闹起来,小巷与江西省肿瘤医院一墙之隔,这些忙碌着的都是病人家属。他们来到这里炒几个菜,让病床上的亲人能吃到熟悉可口的家的味道。一日三餐,炉火熊熊,人流熙攘,这个专为病人提供炉火的厨房被人们称为“抗癌厨房”。厨房的主人就是万佐成、熊庚香夫妇。

  万佐成夫妻俩原本在小巷里租几间房炸油条卖早点,勤劳人家小本生意,它是如何变成了今天的模样,故事要从18年前说起。2003年的一天,他们的早点铺来了一家人,一对年轻父母带着生病的儿子。

  这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小炉火,对于他乡求医的人竟是如此难得珍贵,它甚至给一家人带来莫大的心理安慰。这个意外的收获也让万佐成夫妻俩感到格外欣慰。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早点铺免费提供炉火给病人做饭的消息在病友家属间传开了,十几个人二十个人、一百个人涌向这里,夫妻俩新添置了炉子厨具调料都无偿供大家使用。煤球炉从六个增加到二十几个,一家人的早点铺变成了千百个家的厨房,而一个病人家属的一席话让万佐成夫妇更加坚定了决心。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或许是一次偶然改变了万佐成夫妇的人生轨迹,但这偶然中蕴藏着一种必然,那就是他们的善良。一拨人走了再来一拨人,与癌症病人相伴看尽了人间生死离别。

  来到这里的人也许是第一次下厨,不管会做不会做,在他们亲自买来食材,洗菜切菜翻炒时的每一个动作中,浓浓的情感全放进这一盘菜一碗汤里。四面八方的人因为同样的原因聚在了一起,这个特别的厨房给悲伤的人带去多少慰藉。

  春去秋来,万佐成、熊庚香夫妻的厨房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已近70的他们依然凌晨四点起床备好炉火,迎接每一天的新老客人,365天从不离开。儿女劝他们去旅游,都被两人一一拒绝。

  18年,爱心厨房从最初的免费到收费五毛,再到如今的一块钱,万佐成夫妻俩从贴钱维持到勉强收支平衡,只为能把这项服务延续下去,从未想过从中盈利。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8年来,来过的人难以计数,万佐成、熊庚香也许记不住每个人的名字,但所有人却都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在于病魔抗争,在与亲人相守相伴的日子里,一定有一份温暖和欢乐来自爱心厨房。医院里亲人间相互守护,院外爱心厨房完成了另一种守护。无论白天或夜晚,这里总会为你留一个炉火。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14

  樊锦诗:“敦煌女儿”

  “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已成为敦煌研究院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樊锦诗先生更成为“莫高精神”的杰出代表。回首过往,她总说:“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颁奖辞】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

  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

  心归处,是敦煌。

  事迹材料:

  大学毕业后奔赴敦煌

  1963年夏天,一个瘦弱的年轻女子在北京火车站背着大大的背包,头戴草帽、满怀理想、整装待发。她就是樊锦诗,那年她25岁。不久后,敦煌研究院以她为原型,制作了一个雕像,取名《青春》。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樊锦诗1938年出生在北京,成长于上海,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当时的樊锦诗根本不会想到自己会来到沙漠工作,更不会想到自己一去就是41年。

  回忆起当时的抉择,樊锦诗把它归因于一次“偶然”。1962年,经学校安排,樊锦诗和3名同学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实习。毕业时,研究所向学校要人,樊锦诗成为学校分给研究所的两名同学之一。“1963年,我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的时候,报效祖国、服从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等都是影响青年人人生走向的主流价值观。”

  坚强女人的两次落泪

  “别人都觉得她是个坚强的女人,孤独守望着茫茫大漠中的莫高窟。可她毕竟还是个女人,我对她有两次为孩子落泪记忆犹深,一次是在敦煌,一次是在我河北老家。” 樊锦诗的丈夫如是说道。

  还有一个原因促使樊锦诗来到了西部,那就是常书鸿的精神。还有敦煌精美的壁画,也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恶劣环境让她掉了泪

  实习结束后,她拖着虚弱的身体回到北京,父母非常心疼。在毕业分配的时候,她父亲还为此专门给学校写了一封信,但是这封信最后被樊锦诗扣了下来。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虽说对大西北恶劣的自然环境早有心理准备,但当樊锦诗真正住进莫高窟旁边的破庙之后,才确切知道了什么叫“反差”。那时候敦煌保护研究所只有一部手摇电话,通讯困难。晚上只能用蜡烛或手电照明,上趟厕所都要跑好远的路。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对此,樊锦诗坦诚地说:“说没有犹豫动摇,那是假话。和北京相比,那里简直就不是同一个世界,到处是苍凉的黄沙。”半夜里,当房梁上的老鼠吱吱叫着掉在被子上时,当因为水土不服整天病恹恹时,樊锦诗望着通过窗纸的月光,还是掉了泪。但每走过一个石窟,都会使她惊叹:“哎呀,太好了,太美了!”前辈们锲而不舍的精神也令她非常钦佩。

  与新婚丈夫分居19年

  樊锦诗和丈夫彭金章是大学同学,彭金章家在河北农村,毕业后被分到武汉大学,于是两人只好千里鸿雁传书,遥寄相思。他们在1966年结婚,两地分居19年。她每隔一两年会回去看望爱人孩子一次,“表现表现,给他们做点好吃的”。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986年,最终樊锦诗的丈夫妥协了,放弃了他在武汉大学的事业。由甘肃省委省政府出面,把彭金章调到敦煌研究院。樊锦诗对丈夫的理解与支持深为感动,认为“他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丈夫”。她说自己在家庭和事业的两难选择上,更倾向于家庭,“如果说爱人不支持我,那我肯定就要离开敦煌了,我还没伟大到为了敦煌不要家、不要孩子。我不是那种人。”

  尽管樊锦诗的同事说她是少有柔情的人,但她说起孩子时依然充满慈祥与母爱:“我对这个家怀有深深的歉疚,尤其是对孩子。”

  保护文物她顶住压力

  “莫高窟几乎所有洞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病害。”樊锦诗从踏上敦煌土地的第一天起就意识到了这一点。1998年,已经60岁的樊锦诗从前任段文杰手中接过重担,成为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

  上任不久后,樊锦诗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1998年左右,全国掀起“打造跨地区旅游上市公司”热潮,有关部门要将莫高窟捆绑上市。当时樊锦诗坚决不同意,“硬是把压力都顶了回去”。说起来,樊锦诗还是坚持当时的立场,“文物保护是很复杂的事情,不是谁想做就可以做的,不是我樊锦诗不想让位,你要是做不好,把这份文化遗产毁了怎么办?全世界再没有第二个莫高窟了。”她觉得自己有责任保护好祖先的遗产,“如果莫高窟被破坏了,那我就是历史的罪人。”

  面对敦煌旅游开发的热潮,樊锦诗非常矛盾,敦煌作为世界遗产,应该展示给公众。可是这些洞窟还经得起过多的参观吗?

  大胆构想“数字敦煌”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为了保护莫高窟文物和缓解游客过多给壁画、彩塑带来的影响,敦煌研究院在2003年初开始筹建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建成后的游客服务中心可以让游客在未进入洞窟之前,先通过影视画面、虚拟漫游、文物展示等,全面了解敦煌莫高窟的人文风貌、历史背景、洞窟构成等,然后再由专业导游带入洞窟做进一步的实地参观。“这样做不仅让游客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更多、更详细的文化信息,而且极大地缓解了游客过分集中给莫高窟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

  樊锦诗另一个大胆构想是建立“数字敦煌”,将洞窟、壁画、彩塑及与敦煌相关的一切文物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同时也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研究成果以及相关资料汇集成电子档案。“壁画这个文物不可再生,也不能永生。”这促使樊锦诗考虑要用“数字化”永久地保存敦煌信息。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樊锦诗对促进敦煌文物的保护事业作出的贡献,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学术大师季羡林在2000年敦煌百年庆典上极力称赞樊锦诗,他用了一个词:功德无量。

  希望退休后重回上海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岁月的磨砺以及西北广袤天地的锻炼,使樊锦诗的性格变得坚韧而执著。年轻时的樊锦诗是个内向沉默的人,“上台说不出话,照相的时候就往边上站”。但她说话直来直去,在风沙中大声与人争论着,“很多事情逼着你,就会变得非常着急,急了以后就会跟人去争了。”

  她苦笑着说,她的“严厉”和“不近人情”就是因此出了名的。由于工作雷厉风行,说话单刀直入,有人在背地里骂她“死老太婆”。人都走光了的深夜,她常常独自在办公室紧锁双眉来回踱步,慢慢消化那些尖利刺耳的话。她说:“将来我滚蛋下台的时候,大伙能说句‘这老太婆还为敦煌做了点实事’,我就满足了。”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15

  屠呦呦:愿青蒿素的故事一直写下去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用古老的中医药,促进人类健康,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分享到它的好处。自己一辈子想的,就是老老实实把科研做好,把课题做好,希望把青蒿素的研究做得更深入,开发出更多药物来,造福更多人,这也是我自己的兴趣所在。”

  【颁奖辞】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事迹材料:

  寸草心,几度寒暑报春晖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作为一名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从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来,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给党和人民。

  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屠呦呦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作为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并且在与疟疾这种致命疾病的持续战斗中产生了长远的医疗福利。”拉斯克基金会如是说。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为什么屠呦呦可以在平凡岗位上大有作为?或许我们可以从她说过的一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该满足于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断有新的奉献。”

  传承者,古代医书淘到金

  1971年10月4日,一双双眼睛紧张地盯着1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最后成果。随着检测结果的揭晓,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该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时间追溯到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临危受命,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没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屠呦呦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重新在经典医籍中细细翻找,突然,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语惊醒梦中人,屠呦呦马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追梦人,求索之路无止境

  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正是如青蒿一样的科学追梦人,大爱在左,奉献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生命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绿意盎然,让不同地域、种族的人一起吮吸现代科技的芬芳。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16

  郎平:中国女排领军人物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重夺世界杯冠军的女排主教练

  作为中国女排的领军人物,郎平教练无疑是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在她的带领下,中国女排经历了多次辉煌,成为了世界女排的领先力量。而作为一位运动员、教练和领袖,郎平的生涯充满了辉煌和荣耀。

  【颁奖辞】

  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事迹材料: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一—“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

  第二次是2019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9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9年时隔2019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9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代名词年轻时,她是令人敬佩的铁榔头,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后来,她是赛场上叱咤风云的指挥官。但这一次,她也是跟常人一样的“输家”。人生没有常胜将军,人人都会经历失败,输了不怕,再站起来!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郎导这次转换为人生指导。她除了承担失败的责任,还说了两句很重要的话:“遗憾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也要学会去面对。”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对这些年轻运动员来讲,她们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比赛也不会一帆风顺,自己的技术,自己的生活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要学会接受。”

  人生不只有鲜花和掌声,还有失败和眼泪——学会接受遗憾。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17

  毕生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叶嘉莹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王宁:诗词经典一直是融入在我们每一个人血脉当中的文化基因,有一位老师,她爱诗词、讲诗词、传播诗词之美,她以诗歌为舟,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摆渡人。

  颁奖词: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人物事迹: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020年9月10日,鲐背之年的叶嘉莹例行给南开大学新生讲了开学第一课,她用一生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将中国古诗词的美带给世人。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平的一个书香世家,10岁前都在家中接受父母的教育,诵读经典,由此开始与诗歌结缘。叶嘉莹17岁时,母亲因忧劳成疾溘然长逝,面对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她写下了八首哭母诗。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948年冬,叶嘉莹随丈夫到了台湾。不久,因为丈夫没有了工作,叶嘉莹靠辛苦教书承担起养活家中老小的重担。叶嘉莹的学生中不乏后来的知名大家,而诗词也给了她面对人生坎坷的精神力量。

  20世纪60年代之后,叶嘉莹先后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她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了国外。

  1978年暮春,叶嘉莹在报纸上看到内地的学校需要教师,便即刻给国家教委写了一封申请信,她希望不要任何报酬回国教书。从1979年开始,叶嘉莹每年假期都会从加拿大回到国内辗转各地数十所大学讲学,来回机票都是自己掏的腰包。如此奔波30多年,直到2014年叶嘉莹选择定居南开。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受到诗词的熏陶,涵养心性,叶嘉莹不顾自己年事已高,每天工作至深夜两点,精挑细选出200余首适合儿童阅读的古诗词,推出了《给孩子的古诗词》一书,而她呕心沥血写成的19部有关诗词的著作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经典之作。

  叶嘉莹对学问的要求很严谨,但对生活的要求很低,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蜚声海内外大师的生活简单到极致,一人独立生活很多年,只有晚上请一个保姆做顿饭、打扫清洁。第二天中午,叶嘉莹就吃剩菜剩饭。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近几年,她设立“迦陵基金”将自己的积蓄和变卖房产收入累计3568万元全部捐赠支持南开大学古典文化研究。叶嘉莹说,要把自己体会到的古典诗词里边美好高洁的世界告诉年轻人,她希望能把这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接到里面来。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18

  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员陈陆

  王宁:2020年的夏天,我国的南方多省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在危急的时刻,我们总能看到一些逆行的人们,一个始终都坐在救援冲锋舟最前面的身影永远地被定格在了这个夏天。

  颁奖词:

  最先出发,最快抵达,为危难的乡亲奉上最好的年华。欠身体一台手术,欠妻子一个告别,欠父母一次团圆。洪水汹涌,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过后,你是天空中灿烂的霞。

  人物事迹: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这是陈陆第一次抽出时间和家人拍一张全家福,其乐融融的一家人不曾想到,这竟是他们的最后一次合影,就在几个月之后的一场抗洪抢险中,陈陆永远离开了他们。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7月,连续的特大暴雨让庐江县的降雨量超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庐江县很多村庄被大水淹没。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的接警电话再次响起,同大镇连河村紧急求助,正在其他村救援的教导员陈陆带领着消防战士们迅速前往,这已经是陈陆第411次连续接警了。

  水涨得很快,很多村民被洪水围困,村子原本的马路都已经变成河面。水位不断地快速上涨,陈陆反反复复地在村里寻找,跟死神在争夺着百姓的生命。而这时的陈陆几乎96个小时没有休息,由于长时间的日晒水泡,他已经双腿红肿行走艰难。体力已经透支的陈陆再一次咬牙登上了冲锋舟,这时水位已经越涨越高,险情突然发生了,由于水流太猛,大圩上的溃口突然被冲开,水流大量涌入。

  40分钟后,船上另外三名落水战士被战友们救起,而陈陆这次却再也没有力气游出水面。两天之后,在下游两公里的地方,人们最终找到了陈陆的遗体。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陈陆出生在军人家庭,父亲是第一代安徽边防军人,妻子是一名公安民警,一年里陈陆有300多天都住在大队,一个月才能回来一两次跟家人团聚。

  2008年的汶川地震,陈陆拖着伤腿在震区连续10天搜寻生命。2020年初的冶父山大火,休假中的他听到消息马上直奔火场中心。

  在陈陆一家的微信群里,还留着出事前他和父亲的这样一段对话。“我会守好庐江”是陈陆对父亲最后的承诺,也是他用生命来兑现的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

  办公桌上一辆崭新的消防车模型是陈陆还没来得及送给儿子的礼物,从结婚到现在,他甚至没有陪妻子和孩子过过一次春节。

  在生命的最后一次任务中,陈陆连续接警411起,解救疏散群众2665人,许多被救的村民来为他送行。他36岁的青春年华,永远定格在了抗洪防汛的第一线。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19

  与时间赛跑的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

  王宁:仰望星空,我们头顶上的北斗七星,自古以来就为我们指引着方向。而如今,苍穹之上又添了一个北斗,它是由55颗星组成的,它是中国航天人创造的奇迹。

  颁奖词:

  滴答,滴答,中国在等待你的回答。你的夜晚更长,你的星星更多,你把时间无限细分,你让速度不断压缩。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当第五十五颗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

  人物事迹: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020年6月23日,随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顺利升空,北斗全球组网就此完成。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而打造北斗就像攀登太空中的珠穆朗玛峰一路艰难曲折。

  2006年,刚刚起步不久的北斗二号就差点夭折,时任北斗二号卫星总设计师的谢军对此记忆犹新。根据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则,北斗卫星必须在2007年4月17日前成功升空并传回信号,中国才能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信号频率,而星载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核心部件,没有它卫星就上不了天。在背水一战的形势下,不依赖进口,改用国产原子钟是唯一的选择。但是,仍处于研发阶段的国产原子钟与已经成熟的进口产品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攻下难关是谢军团队必须接受的挑战。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谢军带领的国内数家科研院所同时行动,他们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现技术突破并成功生产出中国自己的星载铷原子钟。

  2007年4月14日4时11分,北斗二号首颗卫星发射升空,并于16号晚10点传回信号,此时,距离国际电联规定的频率启用最后时限仅剩下2个小时,北斗几乎是在大门即将关闭的最后一刹那终于挤进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俱乐部,而这份胜利的背后是超乎想象的付出。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在北斗二号首颗卫星升空前,由于长期连续工作,经常几天几夜不眠不休,谢军三次晕倒在卫星发射现场,每一次醒来后他都立即赶回岗位。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009年北斗三号卫星开始布局,作为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进一步提出北斗三号所有关键器部件必须全面国产化,这个目标对于起步晚、研发中的中国北斗来说要想实现非常艰难。

  十多年来,谢军带领团队与全国400多家科研院所,30多万名科研人员一起披荆斩棘一路向前,北斗终于爆发出磅礴的力量。从2017年11月开始,中国在32个月内发射了30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和2颗北斗二号备份星全部顺利组网,创造了100%成功率的新纪录,为中国增添了又一件大国重器。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今天的北斗三号,已开始为全球上百个国家上亿用户提供智慧城市、交通运输、减灾救灾、农林渔业、气象环境等方面多样化的服务。

  如今,出色完成了北斗三号组网任务的谢军和他的团队正在向新的目标发起挑战。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20

  向绝壁要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毛相林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王宁:在大山深处,一位村支书心里最大的事情就是开一条走出大山的路,一年又一年,他和乡亲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作咬定青山不放松。

  颁奖词: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认命,你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

  人物事迹: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020年11月的一个晚上,重庆市大大小小的室外巨屏忽然为一个人点亮,他叫毛相林,是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的村委会主任。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下庄村地处山谷底部,这里四面绝壁,从谷底到山顶的距离达1千多米,被称为“天坑村”。村里人要出村就要在接近90度垂直的悬崖上攀爬稍有不慎就会坠崖,这个近400人的村庄被大山阻隔,成了一个深度贫困村。在下庄村土生土长的毛相林当时任村支部书记。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没有路就没有出路,毛相林立志改变村庄的命运,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为下庄村修一条通往山外的路。悬崖绝壁几乎无处立足,在这里修路就好比愚公移山,可毛相林下定了决心,他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公路预计七八公里,每天哪怕只修一米,20年也能完成,只要全村人齐心协力,修路就是可行的。为了动员村民,毛相林带头卖猪卖粮,捐完了自己的所有积蓄,又求母亲拿出攒了一辈子的700块养老金。在他的带动下,每家每户挤出10块钱来,就这样筹集了近四千元钱的启动资金。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997年腊月初八,毛相林一声令下,下庄人在绝壁之上打响了向命运抗争的第一炮,而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如此艰难。放炮震碎后的石头在崖壁上滚动,随时有砸中人的危险,每当这时毛相林都会身先士卒第一个下去。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修路的艰险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1999年秋,两名村民被落石砸中摔下了万丈山崖,就在意外发生的前一天,特意赶回家修路的黄会元留下了最后的影像。面对黄会元的父亲,毛相林哭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毛相林带着村民们又一次向大山发起了挑战,村民们住山顶、喝泉水、睡山洞,没有炮眼儿放绳凿,没有挖机就用双手挖,用大锤钢钎簸箕等简单的农用工具开凿希望。而这期间又有几名村民修路时牺牲,下庄人擦干眼泪,默默地安葬他们后又继续修路。下庄人修路的决定让社会各界为之动容,源源不断的物资被运到了下庄。

  2004年4月,历时7年毛相林带领下庄人硬是凭借着决心和毅力在陡峭的崖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出山的路通了,但是如何摆脱贫困依然是道难题,毛相林还要带领大家走出一条致富路,他动员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同时在村里发展种植业。在毛相林的带动和帮助下,乡亲们学会了种脐橙、种西瓜,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收获的果实通过这条天路源源不断运往山外,每年带来上百万的收入。

  2015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下庄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一万两千多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回到下庄建设家乡,如今年过六旬的毛相林依然闲不下来,对于下庄村的未来,他还有更大的梦想。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21

  战功赫赫的志愿军英雄王海

  王宁: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架编号为079的米格15歼击机,在它的机身上绘有9颗红星,70年过去了,红星依然熠熠生辉。

  颁奖词: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在朝阳下俯冲,迎着西风开火。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

  人物事迹: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020年9月19日,军地各界人士前往北京八宝山送别一位老人,他是空军上将、原空军司令员、抗美援朝一等功臣王海,人们缅怀他,缅怀70年前无数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英雄们。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1950年当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为了保卫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1年4月,作为志愿军空军入朝时,王海担任空三师九团一大队大队长,年仅25岁。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抗美援朝战争空战初期,美军的参战飞机多达1100余架,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战飞机不足200架。美军飞行员飞行时间均在1000小时以上,而志愿军空军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不足100小时。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边学边建、边打边练,每个人都在努力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多的技术,而无论技术全不全面,只要在空中与敌人相遇,每个志愿军空军飞行员都表现出不畏强敌的勇敢。

  1951年11月18日,空三师9团16架飞机奉命升空作战,王海所率一大队6架飞机参加了战斗,他们迎战的是美军60多架F-84战斗机,在双方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王海和年轻的战友们毫不畏惧。当左前方的低空发现敌机后,王海果断下令攻击,他率领本大队飞机猛冲下去,从6000米的高空直接俯冲至1500米的低空,利用米格15战机垂直机动性强的优点在对方机群中反复近身穿插,敌机措手不及队形被彻底打乱,王海和战友们趁势发起猛攻,短短十分钟内,王海击落两架敌机,他所在的大队共击落5架敌机,自己则无一伤亡,打出了5比0的战果。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王海共击落、击伤敌机9架,因战功卓著,王海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他率领的空三师九团一大队共击落击伤敌机29架,战绩突出荣获集体一等功,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

  今天,王海驾驶过的战机依然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机身上耀眼的红星代表着王海击落击伤敌机的战绩,也向后人展示着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而英雄们的丰功伟绩将被永远铭记。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22

  不畏艰险丈量祖国山河、六十七年初心不改的国测一大队

  王宁: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一年四季攀高峰、走荒原、入沙漠,中国的版图在他们身后徐徐展开,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开路先锋。

  颁奖词:

  六十多年了,吃苦一直是传家宝,奉献还是家常饭。人们都在向着幸福奔跑,你们偏向艰苦挑战。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穿山跨海,经天纬地,你们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猎猎风旗。

  人物事迹: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这是2020年5月,国测一大队在第7次测量珠峰高度。8848.86米,这是最新测定的珠穆朗玛峰高程,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测绘科技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是取得这个成果的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建队67年以来达到的新高度。这支被习惯称之为国测一大队的队伍创建于1954年,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国民经济发展亟需测绘数据,国测一大队承担的测量任务大多位于高寒缺氧、物资匮乏、交通、信息极差的生命禁区。

  吴昭璞在国测一大队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1960年4月底,31岁的吴昭璞带领一个水准测量小组来到南湖戈壁进行测绘,让吴昭璞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意外发生了,盛满水的水桶漏了,他意识到在戈壁沙漠中从断水的那刻起就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为了让队员们轻装撤退,吴昭璞留下来看守进口仪器和机密资料,三天后队员们竭尽全力返回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队员们发现,公文箱里的机密资料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但所有的牙膏吃光了,所有的墨水喝干了。队员们含泪用一个装满水的水壶陪伴吴昭璞长眠于戈壁沙漠。

  从第一代队员开始,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山河的精神就在国测一大队扎下了根。1975年,郁期青和队友们一起完成了珠峰重力点测量,创造了当时的世界重力测量之最,8848.13米的珠峰精确高度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然而郁期青却因劳累过度引发肺水肿和胸膜炎并发症经过20多天抢救才从昏迷中醒来,体重由70公斤下降到35公斤,牙齿基本掉光。

  2005年,国测一大队再次承担了珠峰复测的任务,参与的队员换了一批年轻人,虽然技术装备比30年前先进高端了许多,但依然是绝壁陡崖、严重缺氧、暴风雪频发的恶劣环境。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任秀波主动请缨承担冲击珠峰峰顶的重任,当行至7500米时突遭特大暴风雪,指挥员下令撤退,然而任秀波坚持要测到7500米的重力值。为了方便操作,他冒着手冻僵被截肢的危险,摘下羽绒手套操作十几分钟,最终任秀波和队友们将重力测量推进到7790米,突破了当时的重力测量世界纪录。

  67年来,国测一大队两下南极、7测珠峰、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52次踏入沙漠腹地,67年来他们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血汗乃至生命绘出祖国的壮美蓝图,为国家经济建设,为守护祖国的利益作出了突出贡献。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国测一大队的历史,也是一部挑战极限不畏牺牲的英雄史,67年来有46位队员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他们用生命在祖国的大地上留下传奇。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23

  疫情中志愿服务、守护医护的快递员汪勇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王宁:在湖北抗疫最紧张的时期,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有不少的后顾之忧亟待解决,交通往返、一日三餐、物资补充等等,为了解决他们的困难,有一个普通人,他几乎做到了无所不能。

  颁奖词:

  没有人能百毒不侵,热血可以融化恐惧;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责任催促你重装上阵。八方统筹,百般服务。你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

  人物事迹: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2020年农历大年三十,湖北市民汪勇在一个志愿者群里看到一条信息,因为湖北全城公交停运,医护人员上下班交通成了问题,在群里询问有没有志愿者能帮忙接送,但是一直没人回应,汪勇决定前去帮忙。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汪勇是一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自认身体不错,还有六个KN95口罩,这些让他觉得自己当志愿者不会有太大风险,但医护人员真的上车后,还是让他感到了担心。

  汪勇家中有父母需要照顾,女儿只有两岁,每月的房贷车贷全靠自己的工资和疫情前工余时间跑网约车才能还清。万一自己感染,他更担心的是家人。

  第二天,汪勇从凌晨5点开始,义务接送60多名医护人员,一直到第三天凌晨1点。后来,驰援湖北的医生越来越多,汪勇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他开始招募志愿者,车队人数迅速扩展到30人,出行需求解决之后,汪勇又发现了新问题,医院需要防疫装备,医护人员的一日三餐也需要保障。于是,汪勇发出求助信息,希望更多的志愿者加入为医护人员解决困难,很多各自为战的志愿者找到了汪勇。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  为了让医护人员随时吃上免费的热饭,汪勇发动志愿者寻找便利店、餐馆、酒店,他一个个去谈。后来,汪勇他们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组的局也越来越大,对接行业协会组织三千人次的理发,找到公司谈判,在医院周边投放共享单车和电动车,解决医护人员短程通勤问题,他甚至和政府部门协商让一家被临时停产的快餐生产企业迅速复工,为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继续提供餐饮服务。而完成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快递员汪勇靠的只有坦诚相见和持之以恒。

  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每一个细密的需求,汪勇都可以察觉,也都能够解决。从几千套羽绒背心、洗漱用品、秋衣内衣到在封城的湖北几乎当天修好手机、眼镜、汽车,汪勇甚至为医护人员开发了一些需求,譬如送书送零食,假日时送花,微信群里组织红包雨。

  集结起一群素不相识的同伴,搭建起一条温暖的后勤服务保障线,从1月25日到4月8日,志愿者汪勇每天只睡4个小时,他每天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安心上班交给我来解决。

爱上海后花园论坛【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颁奖词11-07

感动中国颁奖词06-14

感动中国颁奖词(15篇)11-08

感动中国颁奖词15篇11-08

感动中国颁奖词(通用8篇)03-23

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11-02

感动中国颁奖词(通用14篇)06-16

感动中国颁奖词(通用15篇)12-30

感动中国人物孔子颁奖词03-25

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精选19篇)04-27